前两年牛市中风光无限的基金经理们,或许是今年进入熊市以来最失落的一群人。日前," 银河证券一份研究报告——《高明的产品设计和聪明勤奋的投资管理:谁决定着基金的获利能力?》引发了市场的热议。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说:“2008年所有基金经理都不及格。”
2006年、2007年的两年牛市,创造了基金最为辉煌的时代,也使得基金经理成为了基民心中的“神”,受到顶礼膜拜。
" [热点]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 买房杀价秘笈 "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 稳字当头 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 另类理财辟蹊径 实物保本有风险 "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然而,事实总是如此残酷。当2008年一轮始料未及的熊市突然而至时,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基金经理们,也最终走下神坛。“基金经理无用论”——这个曾经根本不可能提及的话题,成为了2008年年底争论的焦点。
一份报告引发的“血案”
2008年股票 基金全线亏损已成定局,但基金经理的排名战却激战正酣,基金公司的规模之战也日趋白热化。
然而就在此时,银河证券一份研究报告——《高明的产品设计和聪明勤奋的投资管理:谁决定着基金的获利能力?》却搅动了整个市场的神经。
这份报告里这样提到:首先,从国外成熟市场来看,运作满1年的基金业绩分化较大,但运作满5年的基金年收益率则显著趋同。这说明长期来看,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效果并不显著。
同时,该报告还指出国内基金也同样存在着上述问题:分析师选择了在2005年11月25日前已经成立且运作满3个月的主动型股票 型基金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了2007年11月23日前的3年作为考察期,结果发现基金之间并无显著区分,基金经理在一段时间内跑赢别人更多的是靠机遇而非能力。
报告最终得出“结论”:从长期来看,指数型基金的平均收益高于主动管理的股票 型基金。基金产品获利能力的决定作用,在于其被设计成什么样的产品,而不是基金经理的日常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