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稳健和灵活的特质,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募集资金非但没有减少,而是再创历史新高,募集资金超过了其他委托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的总和。与此同时,发行主体不断创新设计理念。例如,为规避市场剧增的风险,在产品结构中出现了保息、止损等控制风险敞口的条款。在信息透明度方面,除少数外资银行和个别中资银行未能准确及时公布其产品信息外,理财产品信息透明度问题也得到了改善。
1 2008年全部银行理财产品评价分析
据理财产品中心统计,2008年56家商业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4456款,远高于2007年的发行数量,平均委托期限为0.49年,期望收益率和风险值分别为4.08%和3.3%;43家商业银行共有2773款产品到期,其平均到期收益率为4.52%,产品的最高到期收益率为30%,最低到期收益率为-45.92%。
1.产品数量类型:普通产品数量居多,结构产品集中于股票 、商品市场
自2006年起,银行理财产品发售数量的季度变化几乎呈一路上涨趋势,但在2008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出现小幅波动,原因在于:第一,受年初零/负收益事件影响,2008年一季度产品发售数量小幅下降;第二,受全球金融危机、境外衍生品市场崩盘和国内货币政策调整影响,2008年第四季度起理财产品发售数量减少。
纵观2008年的理财产品市场,普通类理财产品占据理财产品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结构类理财产品的市场份额不足10%;发售产品数量的月度变化呈先增后降趋势,10月份是这一变化趋势的分水岭。
普通类理财产品的高比重和发售产品数量的下降主要源于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资本市场深幅调整和境外OTC市场崩盘致使结构类产品风险对冲工具缺失;第二,2008年4月,监管机构加强对中资银行发行高风险产品的监管力度,导致中资银行后期发行结构类产品数量甚少;第三,从供求关系来看,在资本市场深幅下挫和商品市场超速回调的双重不利因素影响下,多种投资工具缺失,低风险稳健收益的普通类理财产品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第四,为应对年初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发行主体热衷于发行挂钩信贷资产的普通类产品,但随着后期实体经济突然由热转冷,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相应地由紧转松,此类产品数量骤减。
就结构类理财产品而言,其基础资产以股票 、商品为主,利率、汇率类相对较少。结构类产品的这种基础资产分布特征主要在于相关市场的剧烈变化。
尽管结构类产品的发行量占比相较往年有较大程度下降,但是,在2008年,产品设计理念的创新依然不断呈现。在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方面,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主要有:第一,实期结合的设计理念。如2008年中期某款挂钩红酒产品的发售,期末投资者可选择消费红酒,也可选择收取固定额度的到期收益率;第二,随息而动的支付条款。为应对2008年后期利率高频调整的不利因素,发行主体设计了“随息而动”的支付条款,即据央行利率调整而不断调整产品的预期收益。
在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方面,值得一提的创新主要有:第一,保息条款与止损条款的设置。在产品结构中附加这两个条款是2008年的最新变化,前者可规避零/负收益产品的再次出现,而后者则可以对产品的风险敞口设置一个阀门;第二,浮动参数设计。为应对因某一指标过于“生硬”而造成产品收益的大幅波动,发行主体采取了浮动参数的设计理念,如浮动参与率、浮动汇率等。
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