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普遍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应该不会改变,但是国内是否进入通缩还存在争议,要看未来的经济数据表现,因此降息是央行考虑的应对手段之一,但目前最有可能的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会否全面通缩尚存争议
广东科德证券分析师王泽辉表示,2月CPI、PPI指标连创新低,且从走势图来看,仍将处于下降趋势;此外,出口、用电量等数据仍在下降。尽管在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投资增加明显,但效果未必能马上体现出来。总体来判断,目前不能说已经进入通缩时代,但已存在通缩的威胁。
交通银行(5.87,-0.06,-1.01%)研究部高级" 宏观分析师唐建伟也认为,目前国内防通缩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首先,物价下行趋势短期难以逆转。其次,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要远超以前任何一次危机,我国外部需求受冲击的程度也可能超过以往,近几个月我国的外贸数据已经显示出这种趋势。
但有业内人士并不认为中国会出现全面通缩的局面。中欧基金投资总监刘杰文向记者表示,仅凭CPI、PPI的双降就判断中国进入全面通缩未免太过武断。相反,由于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下半年就会出现明显的效果。因此从长期看,再次通胀反而是需要特别关注。
万联证券宏观策略研究员孙亘也认为,从短期来看,4万亿刺激经济政策能否提振经济还有待观察,但如果未见效,可能会有进一步刺激经济政策出台。从这一点看,物价会在下半年回升,不会走向全面通缩。央行副行长苏宁在" 两会期间接受外界采访时也表示,2月份CPI负增长在预料之中,是否降息需进一步分析物价结构。目前仅仅是可能出现通缩的压力,不意味着未来几个月会出现通缩。
下调准备金率箭在弦上?
近来,央行连续两周发行央票的公开市场动作引起了业内关注。有人士认为,连续发行央票被业内通常解读为作为下调准备金率的前奏。中欧基金投资总监刘杰文向记者分析,由于目前的银行资金比较宽裕,前两个月信贷规模增长的40%集中于票据贴现,这说明银行对风险控制很严,因此央行连续发行央票是回笼市场闲余资金。
但是,为了保持经济增长,政府依然有可能出台一系列刺激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会在数量工具上下功夫,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可能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频繁使用。刘杰文表示,相比利弊不一的降息手段来讲,目前准备金率仍处高位,更有下降空间。据他介绍,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4%左右,历史平均水平为8%左右。因此,下调准备金率应该会被央行更多采用。
至于下调时机,孙亘则认为,这主要取决于银行资金状况。按照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新增贷款将达到5万亿。如果银行资金紧张,没钱贷出,央行会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近期来看,由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宽松货币政策信号,是否下调还将观察新一轮物价方面的数据,如果物价进一步下行,可能会在3月底、4月初出台调整政策,下调幅度可能在2~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