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坚持都要付出代价。当一体化的潮流席卷欧洲大陆的时候,素有独立传统的瑞士选择了说不。如今,在这个中等经济体的经贸边界已与周边的" 欧盟和" 欧元区融为一体甚至处于依附地位的时候,它却继续高举独立货币政策的旗帜,坚持壁垒森严的主权和货币边界,如同小说中的中世纪骑士堂·吉诃德。冲向风车的堂·吉诃德摔得遍体鳞伤,瑞士也将为抵制共同货币付出代价。这个推论如今成了现实,不幸,却也必然。
不要" 欧元要贸" 易红利
" 瑞士央行15日出人意料地放弃了三年多以前设置的" 汇率上限,导致" 瑞郎汇率暴涨。这一举措被认为是数十年来最戏剧性的汇市干预事件。当初为何设置汇率上限,如今为何废除,这一切都要从瑞郎历史、尤其是瑞郎与欧元的微妙关系史说起。
上世纪90年代初,欧共体各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欧洲一体化步伐快步迈进,具有独立传统和永久中立国身份的瑞士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抉择。
1992年,瑞士政府第一次申请加入欧共体,但在全民公投中遭到半数以上公民否决。数年后,欧元成功启用并流通。瑞士再次于2001年组织公投决定是否入欧(在入欧后才有可能加入欧元区),反对之声更众。
瑞士人虽然拒绝了让渡主权,但却没有放弃瓜分欧洲市场的大蛋糕。
根据瑞士联邦" 统计局公布的" 数据,2013年欧盟占据了瑞士进出口总额的63.4%。出口方面,欧盟位居第一,占比达54.9%;进口方面,欧盟占比高达73.1%。
贸易红利与货币主权两者“得兼”,瑞士的这一美好愿景似乎没有落空。
资金涌入“避风港” 瑞郎暴涨
2009年3月,习惯于“我行我素”的瑞士" 央行出手干预汇市,打压瑞郎汇率,成为2004年日本试图压低" 日元汇率以来第一家全球主要央行实施汇市干预。舆论惊呼,瑞士央行与" 欧洲央行开始打起了货币战。
彼时" 大西洋(" 600558," 股吧)对岸袭来的金融和经济阴霾已阴云阵阵,当季(2009年一季度)瑞士经济萎缩了1%,欧元区则萎缩了5%,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其后,从" 希腊开始的债务危机令欧元区大厦摇摇欲坠,对瑞士形成重大考验,尤其是欧元汇率一落千丈,瑞郎汇率承受着巨大的上涨压力。此外,惊慌失措的各国央行开足马力大印钞票,泛滥的流动性撞开瑞士国门,加剧瑞郎上涨势头。
经历了2009年初的颓势后,瑞士经济在当年三季度恢复正增长,次年二季度甚至创下增长3.4%的优异表现,恐慌的跨国资本找到了“避风港”。
瑞士央行现任行长托马斯·" 乔丹曾称,“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瑞郎就是一个避风港”。据统计,从2010年初至2011年中,瑞郎升值了20%-25%。
瑞郎上涨固然令进口成本得以降低,但由于瑞士经济对出口具有高度依赖,尤其是在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地—欧元区的货币大幅贬值的情况下,出口产品竞争力大为降低。此外,瑞郎急剧上涨也加剧国内物价下行,导致经济丧失活力。
汇率上限“病急乱投医”
为了回应出口商的利益诉求,瑞士央行于2011年9月制定了1欧元兑1.2瑞郎的汇率上限。该行发布声明称,瑞士央行打算大幅、持续地削弱瑞郎,以最大的决心致力于该行动,并已准备好“无限量”购买外币。这一被称为“病急乱投医”的政策在出台后遭到不少批评声。
国内有分析师撰文称,瑞士央行本质上是将其货币政策外包给了欧洲央行,其所有政策都必须和后者相配合。讽刺的是,瑞士最初没有使用欧元的原因就是害怕这种结局的发生。
而就在此前的数月前,瑞士经济部长阿曼还宣称,尽管瑞郎升值对经济的影响很大,但仍不会考虑加入欧元区,对瑞士人来说独立性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尤其是当政策制定者—瑞士央行前行长菲利普·希尔德布兰德被曝“炒汇门”后,这一政策受到的质疑声音更大。
媒体2009年初报道称,希尔德布兰德的妻子在汇率上限出台数周前用瑞郎换得50万" 美元,一个多月后卖出,获利约7.5万瑞郎。希尔德布兰德被迫辞去了央行行长一职。
欧版QE来袭 撑不住了
不过,人走茶不凉,瑞士央行本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2月外汇储备增加至4951亿瑞郎,比实施汇率上限之前翻了一倍还多,相当于该国GDP的70%。
这一买入欧元的行为与其他投资者形成了鲜明对比。2011年9月汇率上限政策出台时,欧元兑美元汇率还处于1:1.34,而截至上周五已经跌到1:1.16。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在欧洲央行频频释放宽松信号的2014年三季度,全球央行削减欧元储备规模则达到了8.1%。瑞士央行因此也被称为“欧元的最后买家”。
汇率上限政策最终成了“滚雪球”:在欧元汇率持续下行的情况下,若要捍卫汇率上限,就得继续大手笔买入欧元,而这本身就是不可持续和危险的。更何况,如果未来决定放弃汇率上限,那瑞郎暴涨幅度将更大,代价也会更高。
欧洲央行行长" 德拉吉的表态成为压倒瑞士央行的最后一根稻草。
“欧洲央行已准备大规模购买国债”,德拉吉称。考虑到这一表态可能在本周欧洲央行议息会议上成为现实,瑞士央行最终选择了不再坚持。
每一个坚持都要付出代价。正如瑞郎(瑞士法郎)这一名字所提醒的,无论是历史与现在,瑞士都是欧洲的一员。在欧洲走向一体化的时候,坚持独立也要付出代价,特别是名义上独立而实际上却处于依附地位的时候,独立的代价也更为高昂,堂·吉诃德虽为小说人物,但却不是虚幻。
北京商报记者 韩哲 赵毅波/文
李烝/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