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个经典感叹,同样,站在' 股市边缘的投资人,面对屏幕前每时每刻跳动不已的' 股票 价格,更会有股市如海洋之博大精深、变幻莫测的感慨。成功与失败,就在一刹那之间,盈利与亏损,总是折磨无数人心。
在' 市场中,更有一类追求完美的投资人,总是想在最低价买进,寻思着在最高位卖出,一旦未如愿,就会深责自己或怨天尤人,这种具有追求完美心理倾向的投资人,则可能面临更多的烦恼。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就市论市,我们可以说,' 股票 市场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设计,其最成功之处就在于,令所有的人性在股市的波动面前暴露无遗,且没有人能无往而不胜,市场永远是对的,失败的只能是个人。正因为如此,一个有追求完美倾向的投资人,在证券市场,就可能会遭遇更多的不如意。
首先,总是要求自己的每一项操作都成功是不现实的。一个追求完美的投资人,在开始交易之时,其心理上就有一种怕失败的念头,因为怕选错了时机,怕选错了股票 ,所以在作决定时,总是小心谨慎、患得患失,犹豫不决、举棋不定通常是完美主义者作投资决定时的家常便饭,结果反而真的会错失良机。在持有股票 待价而沽时,具有这种性格的投资人会为寻找最佳卖出点而犹豫不决,或者为没有达到预定的心理价位而盲目等待。
其次,在股票 投资中,对完美交易的追求往往会让投资人不断品尝后悔的滋味,而享受不到一点成功的乐趣。完美主义者一心只想着如何不要犯错,孜孜以求最佳买卖价格,其实是以自己的期望作为决策的依据,而全然不顾市场有自身的运行规律。股票 价格的高低往往是相对某个阶段来说,所谓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高价也许未来还属于偏低,而现在看起来很低的价格也许将来会有更大的下跌。
其三,在分析判断市场时,完美主义者经常会陷入心理学上称为“完形”的一个认知怪圈。心理学上有一个被称为“认知格式塔”的学派,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一幅并不完全的图形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发现人们心理会存在一种明显的倾向,在心理上会自动构造一幅完整的图案,譬如看到一个留有“缺口”的圆圈,看到的人会忽略其“缺口”而视其为封闭的一个整圆。
在沪深股市里,投资人都很熟悉的“缺口必补”理论,似乎很有这种“完形论”的特点。每当' 大盘指数或' 个股股价出现跳空缺口时,人们都会听到这种说法,的确,很多时候,经过一个阶段回头看,市场中出现的“股价缺口”都会被随后的' 行情波动封闭掉,这大大强化了这个观点。其实,从历史眼光看,市场上还是存在一些未被封闭的“缺口”。这种现象的产生,同样有投资人追求完美的心理影响,进一步说,当市场真的出现这样的“缺口”时,投资人的普遍预期甚至会让“补缺口行为”真正演绎成心理学里所谓“预期的自我实现”。在股市里,诸如“W底”、“M头”、“头肩顶或头肩底”之类技术形态的演化过程或被投资人认知过程,也一样存在着投资人自身完美心理的预期。
为了克服投资人中的完美主义倾向,股市中有所谓“次低点投资”与“' 行情只赚八分饱”的说法,前者是说,股市风云变幻,股价的最低点往往难以确定或可遇不可求,投资人可考虑退而求其次,选择“次低点”投入。这样投资人可能要多花些成本,但买次低点策略却可以相对安全,原因在于,股票 价格从下跌转为上涨的过程中,行情的“次低点”一定会比“最低点”多一个。以“V”形底为例,最低点只有一个,即“V”字的最底端;而“次低点”却有两个:(1)下跌的趋势即将到达最底端之前;(2)行情刚从最底端反转向上时。同理,“W”形底则两次达到“最低点”,却有三个“次低点”。因此,在预期行情已低时应该果断介入,而不必追求最低价格。
“行情只赚八分饱”则是指投资者在买入股票 后,往往会有自己预期盈利目标,如果很幸运,市场正按着自己的预期前行,那么,在价格涨到与心理目标差不多的位置就应果断卖出,这样,表面上看来或许没能实现最大利润,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贪婪,留有余地,投资人才能在股市波动中掌握主动权。
(作者为注册分析师、心理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