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红周刊(博客,微博)》编辑部 统筹/张宇
编者按:“自此别过,今世不再来。”阳光'私募基金经理挥泪告别A股,对于这个缺乏信赖感、幸福感的市场来说,说“88”恐怕是最好的方式了。近两年来,阳光私募产品死得惨烈,仅年初以来就有139只产品清盘,还有近100只即将清盘。哀莫大(博客,微博)于心死,私募清的不仅是产品,更是对中国A股的信心。连身处债务危机中心的欧' 美股市都能创出新高,中国A股却一熊不振。缘何?
股市生态平衡被打破了!游戏规则变化了!对于新环境私募水土不服了!而重塑这种平衡,不仅需要管理层“放水养鱼”让股市休养生息,而且还要让所有交易者可以平等地参与对冲。
阳光私募清盘危机折射市场失衡
《红周刊》作者 马曼然
在中国A股这个杀神都不眨眼的市场里,阳光私募生存空间日渐收窄,年初以来15%的私募产品清盘,而当前净值低于7毛的私募产品还有90多只。相比较而言,那些可以对冲风险的合伙制私募活得却相对滋润。是谁今年进一步把阳光私募推进了深渊?阳光私募是否可以借鉴合伙制创新私募做法以求得生存空间?
谁导演了私募清盘?
据壹私募研究中心总监文井分析,导致私募提前清盘主要有3个原因:1、' 行情不好是罪魁祸首,系统性风险直接决定了股市中的“二八”甚至“一九”法则,除了重仓' 医药、白酒等防御性板块的私募,重仓其他行业的私募都遭受巨大损失。从清盘产品的' 业绩来看,净值大都处于0.6~0.85元之间;2、由于赎回导致规模过小,投顾单位要求清盘;3、阳光私募在投资渠道上受到很大限制,比如只能做多赚钱而不能做空、对冲来锁定收益和风险等。
正如文井分析,行情不好是罪魁祸首也是随后两个原因的导火索,比如今年1月份和5、6月份的两波私募清盘潮,都伴随着大市的破位下跌。今年仅有两类私募生存状态尚好:一类是崇尚价值投资的私募;另一类是创新型私募。价值型私募最典型的是以“喝酒、吃药”为主的东方港湾' target='_blank' >但斌,他管理的两只私募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接近20%;另一位明星阳光私募' target='_blank' >林园,也有两只产品今年的收益率超过两成。
但斌对本刊记者称,他至今还总庆幸自己在2009年做了一个痛苦但正确的决定,将' 地产、银行等周期性的品种坚决斩仓,换成诸如' howImage('stock','1_600315',this,event,'1770') 上海家化(' 600315,' 股吧)、' howImage('stock','2_000538',this,event,'1770') 云南白药(' 000538,' 股吧)、' 广州药业等能够穿越周期的消费、医药股,否则东方港湾系列产品也难逃遭遇清盘厄运。而王贵文和' target='_blank' >罗伟广则没有这么幸运,王贵文的隆圣“中融 隆圣主题趋势”曾在去年3季度重仓持有' howImage('stock','2_300114',this,event,'1770') 中航电测(' 300114,' 股吧)65万股(占流通盘1.95%),以及' howImage('stock','2_002432',this,event,'1770') 九安医疗(' 002432,' 股吧)152万股(占流通盘2.73%)。这两只' 股票 在2011年四季度均出现20%的下跌,新价值今年亏损的主要原因则是风格激进,重仓成长性黑马股票 ,遭遇了系统性风险的重创。
创新成为“突围”利器
阳光私募产品在设计上有着一个致命缺点——不能全面对冲和做空。虽然' 信托产品参与' 股指期货已获放行,但阳光私募在做空工具的使用上仍面临诸多限制,比如信托产品参与做空有20%做空额度的限制。所以阳光私募买涨才能赚钱的模式难免在熊市里遭遇危机了。
不过,也有例外。对冲私募基金生存状态良好,没有清盘现象出现。根据私募排排网' 数据,今年上半年统计存续期在6个月以上的有限合伙制私募产品共有16只,平均收益率高达16.14%,跑赢非结构化私募产品13.71%,远远跑赢沪深300指数11.2%。
其中,美国海归倚天阁投资唐伟晔管理的“信合东方”是一只采取市场中性策略的量化对冲产品,从2007年年底成立以来累计单位净值已经达到3.55元。颉昂投资旗下的“颉昂 商品对冲1期”半年收益率更是高达98.13%。仅有“尚道乾坤合伙基金”一只产品下跌,跌幅是7.01%。在创新基金中,博弘数君的' target='_blank' >刘宏主打定向增发产品,瑞安思考投资的岳志斌主做' 大宗交易套利,中盛伟业的黄素兵则利用股指' 期货进行ETF套利。而今年上半年债券私募的发行让私募走出了股市,目前国内有18只非结构化私募债券产品在运营之中。其中,佑瑞持14只产品初始募资金额超过18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较有影响的债券私募基金。
合伙制私募基金在对冲方面所做探索颇多,其投资工具对冲策略更丰富,而阳光私募在迅速膨胀的路上,却遭遇了市场的“猎杀”,这不仅仅是阳光私募们的悲哀,更是整体A股的悲哀——近几年随着“' 大小非”解禁,筹码和资金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而金融创新和游戏规则的趋于完善也令阳光私募以前的部分“玩法”失效。穷则思变,阳光私募只有顺应大势创新求变或可避免全盘皆墨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