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杀”是指网店卖家推出限量的热门商品,规定在某日的几点钟开始销售,届时会有大批网民在很短时间内守候在电脑前等待抢购,造成每秒都有多次成交、差一秒就买不到的火爆现象,这种现象被网民们形象地称之为“秒杀”。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案例
2009年9月25日至30日,联想、飞利浦、惠普等名牌产品在淘宝商城共同推出“1元秒杀”活动。每天20时上架20件不同的商品,包括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等,全部以1元价格销售。其中最贵的飞利浦液晶电视机价格3599元,最便宜的联想上网本也要2899元。这场廉价的
然而,细心的网民发现,有一位买家在同一时间“秒杀”到了3件商品。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因为卖家商品20时整上架后,买家刷新出购买页面,要点击相关按钮进行确认购买,然后还要填写验证码,淘宝网服务器还要受理买家表单进行确认,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整个过程办下来,要数分钟左右。 ■内幕 “秒杀器”作弊没商量 原来,有人在使用一款叫“秒杀器”的软件进行作弊“秒杀”。这款软件在提交抢拍数据时,会自动判读提交数据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可以瞬间再次自动提交,无需人工介入,其速度以毫秒为单位计算,人工提交的速度远不及其千分之一。 除了有买家使用这种“秒杀器”作弊之外,还有卖家在自卖自买,恶意炒作。前不久,淘宝网管理部门宣布删除了144个卖家挂在网上销售的“秒杀器”软件,犯规的卖家不得再申请搞“秒杀”活动。但有网络工程师称,使用“秒杀器”从数据提交到完成提交也就几秒钟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无法完成对数据的自我校验,因此很难判断是否使用了“秒杀器”以及谁在使用“秒杀器”,所以,阻止“秒杀器”使用还有技术上的困难性。 “秒杀”卖家赚取的是广告效应 “秒杀”的商品可谓超低价,数千元的商品一元“秒杀”,等于白送给了消费者,所以,有许多网民质疑这是网站与卖家合伙搞的虚假炒作,这样的赔本生意谁会去做?实际上,从营销策略上讲,这种赔本买卖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亏处有补,商家赔了商品本身的价值,却赚取了一定的广告效应。 现代强大的媒体推手造就了一个“眼球经济
“秒杀”的商品虽然比较贵,但都是限量的。这种“创意”在生活实践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商场打折销售而引起民众的抢购。物以稀为贵,紧俏的东西总是容易受到消费者的追捧,“限量版”正是利用了顾客的这种心理。在现代市场营销学中,这被称作“饥渴营销”,让消费者先如“饥”似“渴”起来,通过“秒杀”手段为产品营造出一种“供不应求”的市场氛围。并且,网络平台可以把参与抢购的对象无限扩大,如果现实生活中某个商场搞限量打折活动,吸引来的毕竟只是商场周边的消费者,而网上这种限量打折活动,可以吸引全国的消费者参与。
网络的虚拟性无法建立起现实生活中的“排队规则”。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会衡量限量商品的数量与排在前面队伍的人数来确定是否放弃排队抢购,而在网络中,谁也无法看到“前面”队伍人数多少及自己身处的位置,所以,提交购买信息的速度与次数成了唯一获得成功机会的参数。人的反应速度无法与高科技的精确到毫秒的“秒杀器”抗衡,用“秒杀器”作弊成了人与机器的搏杀,对一般买家来说是不公平的;对卖家来说,赔本的买卖不能赚取预期的更多的消费者的关注,甚至还会引来消费者的质疑与抵制心理,也是不公平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