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在哪里?自从沪综指在2009年8月摸高3478点之后,市场一直苦寻答案。转眼3年过去,宏观调控基调从当时的“货币政策微调”,演变成现在的“进退两难”。众多机构望穿秋水,终于对“宏观面短期转暖”不抱希望,结局就是前期强势股最近频频跳水。
抱团取暖美梦破碎
“最优50种" 股票 一个跟着一个被抓出来枪毙。”上世纪70年代美国蓝筹股“漂亮50”泡沫破灭时的情形,这种情形在今年7~8月份的A股市场重演。" 中信证券(" 600030," 股吧)、" 保利地产(" 600048," 股吧)、" 海信电器(" 600060," 股吧)、" 中国太保(" 601601," 股吧)……轮番走上股价跳水台。
上半年,67家基金公司整体盈利近千亿元,其中偏股型基金占大头,赚749.6亿。这是抱团取暖模式在结构性熊市的暂时性胜利。其宏观逻辑是“经济在三季度见底,调控在三季度松动”。基于这一乐观预期,众多基金股票 仓位过重。按照" 海通证券(" 600837," 股吧)的统计,8月初,偏股型基金仓位平均为87%。雪上加霜的是,近期公布的一系列" 宏观数据显示,实体经济下滑势头未止。
由于对宏观调控判断失误,主流机构不得不仓皇减仓。截至上周五,偏股型基金的股票 仓位降至77%。这无疑是基金在派发前期超配的强势股,既可减轻股票 仓位,又能套现。强势股的补跌,拖累沪综指第三季度重挫,累计下跌7.99%,相信公募基金上半年漂亮的账面收益多数付之东流。
宏观不差微观难好
当“大熊”开始逐一房间搜索猎物时,没有一个角落是安全的。进入8月份后,A股出现系统性风险,抱团取暖的“安全毛毯”魔法失效,由经济下行超预期引发的全面熊市开始到来。
Wind行业" 数据显示,最近20个交易日,除航空指数继续摆烂,大跌14.01%外,前期强势指数如" 券商、保险、重型机械、酒类指数分别下跌11.16%、9.57%、9.37%和9.04%。则银行指数却涨0.59%。原因是短期超跌和半年报" 业绩较佳。上半年,16家A股上市银行赚了5453亿元,剔除重组后的" 平安银行(" 000001," 股吧),其余可比的15家银行盈利同比增长18%。对比鲜明的是,上半年A股整体盈利出现负增长,剔除银行股后同比下降15.8%。
同样是周期性行业,银行普遍“破净”的极低估值,预示着市场已在押注系统性风险的出现——“伴随经济下行,银行坏账将现”。截至6月末,温州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升至2.69%。而去年同期仅为0.37%。从国情来看,银行有充足手段延后坏账的大面积爆发,无论是贷款展期、借新还旧甚至债转股,都可让其比制造业或者" 地产业股票 更晚出现亏损。
当整体破净且市盈率才5.7倍的银行股被机构低配之时,比价效应令前期强势股显得昂贵。况且,如果银行坏账急升这一判断成立,则中国经济将进入漫长紧缩期。类似2001~2005年的“宏观稳增和微观恶化”的小型资产负债表式衰退或再现。在这5年里,GDP年均增长9.56%,金融机构却纷纷破产重组,企业N角债频现。当时鞍钢等国企亏损累累,被迫债转股,这种事情会不会再来一次呢?截至周四,两市已披露半" 年报的非金融企业,中期末应收账款余额达1.56万亿元,同比上升25.48%。
经济底要看楼市底
从国际环境来看,欧美日各国失业率高企,一时的财政和货币刺激固然可带来经济短期增长,但除非出现全球性的产业革命,否则无法走出无就业复苏的日本式宿命。从中长期来看,美国选举红利下的股市上涨,将面临明年初“财政悬崖”风险下的经济衰退压力,股市之牛并无底气。
经济不景气,欧美主要股市却因货币宽松而逆风上涨。截至周四,纳斯达克指数因为苹果股价牛气冲天而领涨全球,年内上涨17.03%,德、法股市分别上涨16.9%和13%。而今年以来,沪综指累计下跌6.91%,全拜7、8月份大跌7.99%所赐。真正令机构集体转向的是中央在7月31日对楼市调控的定调——“切实防止房价反弹”。A股垫底全球的主因,是楼市调控未止,银根紧缩未歇。
与2008~2009年全力保增长相比,当下中国面临上一轮经济刺激遗留的通胀隐患,货币腾挪空间逼仄。防止房价反弹和调结构都意味着收紧银根,经济继续下行趋势难改。由于本轮宏观调控不是一刀切,而是渐进温和式,房价下跌将以时间来换空间,调控时间可能长达数年。这对周期性行业占大头的经济体和股市来说,意味着调整期的延长,准备过寒冬仍是投资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