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拉开大幕,一旦分数下来后,考生的信息有可能已经被出卖,他们很可能会遭到各种信息的骚扰。
考生信息被泄露
高考成绩揭晓,本科录取分数线确定后,上线考生喜上眉梢,落榜考生伤心的同时,自己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考分等信息已经成为商品被卖了出去。
一份2300名落榜考生的信息,网上叫价1300元左右。还有更便宜的,11万条考生信息打包销售仅2200元。包含的信息之全,让考生完全没有隐私可言。
" [热点]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 买房杀价秘笈 "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 稳字当头 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 另类理财辟蹊径 实物保本有风险 "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谁购买了考生信息?
民办院校、复读学校、招生代理都是考生信息的主要买家。由于招生竞争激烈,这些机构都是提前购买考生信息,如果等到7、8月份再购买就已经晚了。
一些骗子也开始购买考生信息。他们通过发送手机短信,以“掌握招生指标”、“代军队招生”等谎言进行诈骗,总会有一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上当受骗,家长损失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
谁出卖了考生信息?
网上叫卖的考生信息之全,让人首先不得不认为信息源头是学校或者招办等教育部门。其次就是民办培训机构。在教育部门和培训学校之间,很可能已经形成了一条颇具规模的“业务链”,专门运作考生信息的买卖,大做考生信息这门生意。
还有一些民办学校借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机会收集学生信息,甚至还有人利用网络黑客技术侵入学校或其他机构的学生数据库,窃取数据,自己使用或转手倒卖。
谁为考生信息加把“锁”?
考生的信息资料属于个人隐私,相关人员出卖这些信息就构成了侵权行为。要想保护考生信息,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对学校和教育部门重点监督,严防这些信息的泄露。比如考生姓名、考分、电话等资料多人同时授权才能看到,一个人无法看到所有信息。
其次需要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对泄露公民信息的机构进行法律制裁,让法律成为个人信息的保护伞。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将考生信息的泄露渠道堵死,还广大学子们一个清静的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