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本周四,管理层的积极表态叠加三季度部分经济' 数据的环比改善,令“经济底”预期快速升温,纠结多时的市场终于选择向上突破。不过,不论从“经济底”成色、市场供需环境,还是对冲氛围来看,A股都难以就此展开趋势性反弹' 行情。
首先,经济L型企稳之路难以描绘市场反转蓝图。尽管进出口、货币、工业增加值等数据在9月出现环比改善,但PPI、全社会/工业用电量、广交会采购商人数等数据显著甚至超预期下滑,并且三季度GDP增速创14个季度新低。可见,目前所谓的“经济底”尚未完全稳固和确立。进一步来看,在经济转型、政策微调的大背景下,经济即使见底,也很难出现V型反转,L型企稳或是大概率事件。作为经济的晴雨表,A股的上涨空间自然不会大。而“经济底”到“' 业绩底”存在传导时滞,经济见底初期“业绩杀”仍然可能继续上演。
其次,A股资金面“顽疾”成反弹“定时炸弹”。随着流动性泛滥时代的基本终结,“货币造牛”难以重现,扩容和套现对A股的冲击也在失去流动性的保障之后席卷而来。尽管近期IPO节奏明显放缓,但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在审和过会待发的企业近700家,潜在融资规模至少在千亿元之上,加上再融资因素,供给压力不言而喻。同时,“重融资轻回报”的产业资本普遍利用反弹在二级市场套现,特别是市值虚高的' 创业板套现冲动更大。虽然近期创业板大非集体承诺年内不减持,但这仅仅是令套现压力后延而非消失。可以预见,一旦市场连续反弹,沉重的扩容压力和迫切的套现冲动必将快速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