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底盖茨和巴菲特就要来中国摆鸿门宴,催着我们的富豪散财,仗着自己说过什么死后裸捐就拽得像个什么似的,欺我中华无人。更有一帮人动辄说中国人重财,不如西方人轻财,要好生向人家学习。
说这话的分明是没读过书,人家裸捐了不起啦?盖茨和巴菲特的话还只是张条子呢,两千五百多年前的首富范蠡早就干过,而且裸捐三次,相当于盖茨三辈子功德,这个怎么就不说出来?
" [热点]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 买房杀价秘笈 "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 稳字当头 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 另类理财辟蹊径 实物保本有风险 "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最牛的裸捐史:19年裸捐三次
第一次裸捐:公元前468年,越王勾践灭吴,庆功宴的酒还没冷,谋士范蠡就决定转型了,从政界转入商界,他将家产全部充公,偷偷搞了艘游艇,逃到烟波浩渺的湖泊上,还换个ID叫鸱夷子皮,然后转去沿海地区齐国。
第二次裸捐: 范蠡在海边垦荒耕作,发展农牧业。一不小心就先富起来了,家产积累几千万。齐王听说有个大能人在此地,慌忙请他出来做国相,他推辞不过,又暂时回到政界,干了三年,成绩斐然,范蠡却辞职走人。走之前,把家产全部散发给亲友族人。
捐完家产之后,范蠡举家迁到山东定陶,遵循他的经济学导师计然的市场原则,在这个居天下之中的地方经商,阻都阻不住地又成首富。换个ID叫陶朱公。
第三次裸捐:范蠡又有第三次裸捐,此次慈善行为没有具体记录,《史记·货值列传》上说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再就是两次的意思,在19年的商业生涯中,有两次裸捐行为,加上离开越国时的那次,应为三次。
从19年三次来推理,他从创业到成熟到巅峰期,平均6年多时间,这个创富频率现在恐怕重复不了。
裸捐动机之一: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在建设越国经济的过程中,范蠡学到了导师计然经济理论的精髓,离开政界后,他将理论用于自己的创业实践,几年就成天下首富。而且,流动理论不只是影响到范蠡创造财富的方法,也影响到范蠡对待财富的态度。
凭借这个理论第一次创业取得千金之产,让范蠡产生了极强的信心:只要遵循流动的原则,财富什么时候都可以流回来,只不过此时散尽,彼时又回来。将财富全部捐出去,也是一种将它们放回流通过程的方式,我范蠡也只不过是暂时离开这个流程。等我回到这个流程时,又可以将千金赚回来。
所以说,范蠡裸捐,不只是为慈善,也是出于自己对“流动理论”的坚强信心。裸捐也是一种大智慧。
而且,流动理论不只是在市场上流动,也在家系上流动,从上一辈流动到下一辈。《史记》记载范蠡老昏头的时候,就任由子孙去经营,结果又是财产达“巨万”。
人人都说范蠡功成身退,这个大家都熟悉,我们就不多讲,只讲独特的原因。且说当初勾践立志报仇,特意请来一个叫计然的教授主管越国的经济恢复工作。史书上留有计然教授的经济工作指示:
“无息币”。千万别让钱币睡觉休息,一睡就贬值了。《金瓶梅》里的西门庆也说过这么一个意思:钱是好动不好静的。
“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在货物买卖时,对于易腐烂变质的物品,要及时售出,不要为求高价而囤积居留。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手中货物上涨时,要果断抛出去,像抛弃粪土一般,半点也不要留恋;货物便宜时要果断进货,就像进珠宝一般贪心。
总结:“财币欲其行如流水”。货币要像流水那般周转流通。
教训:
财富看得过重耽误性命
财富是流动的,如果违背这个原理行事,过于守成,会有怎样的结果呢?我们还是从范蠡家族的案例分析。
案例:某年,范家次子在楚犯法,当判死刑。范家决定带钱去捞人,委派谁?范蠡决定派三儿子,范蠡老婆(是不是西施?)却主张派长子去。最后由长子带着千金,按父亲的指示去求楚国名士庄生。庄生将财物原封不动放在家中,打算救人成功后再退回去。他找到楚王,说了一通星象,然后劝说楚王以德服人,特赦囚犯。
事情本来似乎完美解决了,长子却割舍不得千金货币,听说有特赦,觉得钱白送了,于是眼巴巴地来要讨回钱。此举严重打击了名士庄生的自尊心,他于是转而劝楚王杀了范蠡次子再特赦。大哥带着弟弟尸骨回到家中,大家都悲恸不已,范蠡却淡定:早在预料当中。众人问,范蠡分析了一番,这分析对我们颇有启发。
分析:范蠡分析了两个儿子的成长环境对财富态度的影响。长子虽说是富二代,却也是和父亲一起创业打拼的,知道钱来得不容易,故而难于舍弃财富,反倒耽误弟弟性命。幼子在富贵环境中,不知赚钱的艰辛,所以容易舍弃财富,反倒可救哥哥性命。
反思:生活朴素,珍惜财富,这是多数创业者具备的优秀品质。但这个表层下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实质:有的充分认识到“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财富规律,所以在不该惜财的时候就会大出手,包括裸捐;有的将自己当成财富蓄水池,只能进不能出,所以吝财。范蠡父子正好形成这两种创业者的对比,将次子的性命交给惜财如命的长子,自然酿成大错。所以,流动的财富观才是健康的财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