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被誉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开端,正如一位投资人在看完电影后发文感慨,再厉害的编剧,也导演不出资本市场的科幻。
2月11日,年后第一个交易日。《流浪地球》主出品方之一的北京文化(000802.SZ)股价经过半个小时的徘徊,终于封住涨停板。
这背后是一组亮眼的数据:截至2月10日大年初六,春节档票房超过58亿元。其中《流浪地球》以高口碑逆转上映初排片劣势,以累计20亿的票房成为春节档冠军。
然而,《流浪地球》的逆袭却难掩整个春节档远低于预期的尴尬。来自猫眼研究院最新的统计显示,被称为史上最强的今年春节档,票房同比近乎零增长,观影人次更是同比下降10%,除大年初一外,其他几天的表现均让人悲观。
而在股价涨停背后,北京文化大股东深陷质押爆仓漩涡,股份被司法冻结并正在被动减持,更不用忘记,影视板块在春节前因为商誉减值而出现的集体爆雷。
同样在2月11日的节后首个交易日,《流浪地球》另一主要出品方中国电影(600977.SH)则从涨停开盘后一路下跌,一度近乎飘绿,当日坐上过山车,最后以不到3%的涨幅收盘。
根据2月11日晚的最新公告,截至2月10日,《流浪地球》首要出品方中国电影来源于影片中的收益预计为9500万元至1.05亿元,而最受关注的第二出品方北京文化在相同截止日下,预计来源于该片的收入则为7300万元至8300万元。
2017年和2018年,北京文化股价因为《战狼2》和《我不是药神》的火爆被热炒,然而激情过后却留下一地鸡毛。如今,《流浪地球》又会给资本市场带来怎样的高潮,诸如北京文化的出品方是否真能名利双收?
11日晚,中国电影和北京文化先后发布公告,截至2月10日,两家从《流浪地球》中获得的收益分别在1亿元左右和7800万元左右,《流浪地球》雾里看花般的吸金能力初现端倪。
此前,关于《流浪地球》的制作和宣发成本众说纷纭,该片成本最早预计在3亿元左右,但在影片意外走红后,对于该片的成本推测却陡然提升到了5亿元。
5亿之说从何而来?
2014年,作为最早介入《流浪地球》的主出品方中影集团,曾在筹备该片时表示其投资金额在5000万美元;2016年,北京文化加入,根据其在2017年1月份的投资公告,北京文化投资了1.075亿元在该片中,其中7250万元为制作成本,3500万元为宣发费用;随后,郭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在2018年5月和2019年1月,又分别投资3000万元和900万元;最后,就是外界津津乐道的吴京携6000万元“带资入组”。
事实上,以上几家正是《流浪地球》四个出品方,同时还有多达23家联合出品公司进行了投资。
成本谜团直接让《流浪地球》能够带来的实际利润难以预测。根据分成的基本结构,票房总收入剔除5%的国家电影转型资金和3.3%税金,将形成票房净收入,净收入中一部分将被院线所得,另一部分约43%左右将成为制片方发行收入,由制片方和发行方按比例共享,也就是说出品发行方大约能够拿到总票房的40%。
如果按照这一分成比例,《流浪地球》目前20亿票房当中,约有8亿元将会归属于片方,假设投资成本超过5亿,实际收益则在3亿元左右,票房每增加1亿,片方分账和收益将增加4000万元,所有分账收入将由4家出品公司和23家联合出品公司瓜分。
2月7日,《流浪地球》联合出品方上海电影曾在票房为7.36亿时表示,投资该片综合收益为亏损250万元左右。7.36亿票房意味着接近3亿元的分账,上海电影极少份额的投资成本却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一度让外界对《流浪地球》高票房下的实际盈利能力产生怀疑。
同时,关于该片参与各方的具体投资和分成比例,通常会以商业机密为由不会对外界正式公布,因此,包括北京文化在内的主要出品方究竟能够分得多少比例的蛋糕,也扑朔迷离。
中国电影和北京文化的最新发声让局势开始明朗,截至2月10日,《流浪地球》累计票房(不含服务费)约为18.7亿元,片方分账票房约为7.5亿元,假设投资成本为4亿元的情况下倒推,收益约为3.5亿元,中国电影和北京文化的分成占比约为29%和22%,之后票房每增加1亿元,两家的收益理论上将分别增加1160万元和880万元。
根据目前公布的数额,无论最终《流浪地球》票房如何,投资方已经获得了不菲收益。但值得注意的是,参与单部爆款影片的投资,并不能够直接对等影视公司业绩。作为去年暑期档神片《我不是药神》出品方之一的北京文化,在该片票房达到31亿元的情况下,2018年三季度单季净利润仅为200万元。
春节、暑期和国庆,被誉为国内电影市场三大档期。去年,暑期档同比增速仅为6.7%,而国庆档更是以超过20%的同比降幅彻底崩溃,全年票房增速也在15年来首次回归个位,仅有春节档保持高增速。因此,2019年春节档被认为是电影市场今年的兵家必争之地。然而,在《流浪地球》成为黑马背后,却难掩今年春节档的整体尴尬。
根据猫眼研究院最新提供的数据,2019年春节档总票房58亿元,在上映影片创新高、被认为史上最强春节档的情况下,同比增速仅为1.4%,更为尴尬的数据是,观影人次仅为1.3亿,同比下降了10.3%。
数据显示,除大年初一票房较去年同期增长13%外,初二到初六单日全部为负增长,观影人次除大年初一为-2%以外,其余降幅均在10%以上。
猫眼研究院认为,票价上涨为原因之一,平均票价上浮在5元左右,春节档重点票仓的三四线城市,平均票价由39元左右上涨到了44.2元。
对于春节档低于预期,沣京资本投资经理吴悦风在微博上表示,在大年初一票房开门红后,行业分析师认为这将预示电影市场的全年增长有望,但初二和初三出现负增长,直到初六比之前的悲观预期还要差,研究员们直接放弃了追踪春节档,而是开始强调对于全年的中性判断。吴悦风认为,如果影视行业的增速只是个位数,那么其理论估值应该被杀到10-15倍之间。
同样是北京文化,《战狼2》曾让其在7个交易日股价暴涨超过50%,《我不是药神》又让其在4个交易日股价涨幅超过40%,但此前从长期来看其股价仍然是处于不断跌势当中,主要原因便是其依赖“爆款”所带来的短期利好刺激和长期不确定性。
在北京文化股价因为《流浪地球》取得猪年开门红的同时,其第一大股东中国华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却深陷漩涡,因股权质押爆仓华力控股股份已被冻结。
根据北京文化在1月底时的公告,华力控股在北京文化的持股比例为15.74%,其中持有股份的94%被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冻结。就在1月31日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北京文化公告表示,大股东已有股份被动减持并可能继续被动减持。
在《流浪地球》被聚焦前,更引人关注的是影视公司四处漂流的商誉地雷,这其中也包括北京文化。
1月30日,华谊兄弟(300027.SZ)公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全年亏损额预计在9.2亿元至9.9亿元之间;华录百纳(300291.SZ)在1月30日披露的业绩预告中表示,公司2018年净利润预计亏损33.3亿元。亏损原因均为大幅的商誉减值。
作为轻资产公司,又乐于收购空壳公司,影视是商誉重灾区。2015年华谊兄弟大举并购,以10.5亿元和7.6亿元的价格收购冯小刚、郑恺、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等人持股的东阳美拉70%股权和东阳浩瀚70%股权,两家公司净资产几乎可以忽略。三季报显示,华谊兄弟报告期末商誉为30.5亿元,均为收购空壳公司所致。
华录百纳在2014年以25亿元的价格收购蓝火文化,蓝火文化彼时净资产仅为3.3亿元,增值率925%。2017年蓝火文化业务陷入停滞,不仅没有带来利润反而巨亏,由此带来的20亿元商誉岌岌可危。
动辄数十亿的商誉,在减值新规之下,犹如悬在影视公司头顶的达摩利斯之剑,即便是来自爆款票房的正面牵引力,也相形见绌。
实际上,北京文化也有不菲的商誉存在,2013年底,北京文化通过激进的并购,转型进入影视文化行业,三季报显示,其最新商誉额达到了16亿元。其中, 2013年并购摩天轮文化,商誉1.12亿;2015年并购世纪伙伴,商誉8.34亿;2015年并购星河文化,商誉6.41亿。
尽管这三家公司均完成了业绩承诺,但如果按照商誉摊销的新规,16亿元商誉也将在未来逐年减值,并且反映在利润表中。与制造出爆款也只能勉强带来过亿利润的票房相比,十几亿的商誉减值压力几乎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利润抵消。
不仅是影视股,实控人曾花天价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天神娱乐商誉减值巨亏78亿、没钱买饲料的雏鹰农牧因肉猪大规模死亡巨亏30亿,这都是A股的春节档故事。
在《流浪地球》让北京文化股价飘红的同时,《疯狂外星人》却在制造“惨案”。截至2月11日晚,该片票房未超过15亿元,远低于预期,光线传媒(300251.SZ)在11日晚的公告中表示,来自于该片的营业收入约为4.5亿元左右。
收入不等于收益。此前,王宝强28亿元保底《疯狂的外星人》,光线传媒被认为是幕后的实际出资保底方。对光线来说,可观的收入背后,极可能是一次“血亏”。节后开盘第一天,光线股价也迅速做出反应,接近跌停开盘,机构投资者纷纷出逃,最终在大盘带动下才勉强以-4.5%收盘。
《流浪地球》被誉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开端,正如一位投资人在看完电影后发文感慨,再厉害的编剧,也导演不出资本市场的科幻。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