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前的大环境下,便利店在严控加盟管理,提高门槛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每家便利店自身的造血能力。
在我国振兴实体经济,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大背景下,便利店行业迎来了开店潮,而传统零售、互联网企业、电商巨头的入局,更是将便利店推上“风口”。但是在经历“加盟店主失联导致欠薪”、“快速扩张却又急速关店”、“投资方资金链断裂”等事件后,便利店行业大浪淘沙,进入洗牌期。
业内人士向蓝鲸产经记者表示,在中国当前的大环境下,便利店在严控加盟管理,提高门槛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每家便利店自身的造血能力。
加盟店门槛有待提高
在各大便利店品牌纷纷跑马圈地扩张之际,企业对加盟店的监督管理是否能跟上引起了行业重视。
据媒体报道,2018年11月底,曾在上海全家便利店宁波路店、人民广场二店、新金桥广场店三家门店打工的20多名务工人员向黄浦区劳动监察部门求助,称其门店老板“人间蒸发”、离奇“失踪”,使他们几个月的工资“打了水漂”。据工人反映,这3家店的加盟商是上海晴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当时老板强调全家便利超市的名气大,所以让他们先干活后签合同,而对工资的支付则是采取“拖延战术”。
黄浦区劳动监察大队根据报案当事人笔录和实地走访,确认了双方的劳动关系。而鉴于当前宁波路门店的加盟商无法找到,全家便利店中国区总代理商上海福满家便利有限公司在确认“失联”的加盟商确有拖欠工资的事实后,愿意先行垫付全部欠薪。
据全家便利店新闻发言人王意文向蓝鲸产经记者透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月,全家有2500余家门店,其中70%的门店为加盟店。
而用“祸不单行”来形容此时的全家再恰当不过。2019年1月8日,某评测机构对全国各地全家便利店涉嫌销售过期食品的情况进行了报道,涉及到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的21家门店。此后,虽然全家发布声明称,该公司第一时间进行内部自查,均未出现过期食品。但是,消极影响还是对全家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零售行业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蓝鲸产经记者:“全家在短时间内陷入加盟商’跑路’和售卖过期食品的丑闻中,或与其加盟模式不无关系。在加盟一家门店时,加盟主需要交纳一定的保证金,而上述加盟主跑路事情的发生,可能是因为保证金少于欠款(货款)。”该人士还指出,加盟模式本身没有问题,反而对品牌盈利有很大帮助,但是在中国本土市场,由于诚信环境、监控力度较弱等因素致使加盟模式在中国问题频现。
只“生”不“养”,合作店沦为“四不像”
事实上,除了加盟模式外,中国便利店市场还兴起了大品牌+夫妻店的“合作模式”,品牌的背书让新型便利店有了一种安全感,而对于传统小型便利店而言,转型不成功,或许会成为“四不像”。
蓝鲸产经记者查询凯度零售提供的数据获悉,中国有将近700万家包括夫妻店在内的店,它们贡献了整个零售渠道40%的出货量。其中约30%夫妻店盘踞在乡镇、农村,46%在三线城市、县级市。对于零售巨头而言,将诸如此类的“夫妻店”收入囊中无疑是下沉市场的首选。
而京东正是选择了这种模式。不过,2018年对于京东便利店而言是“大起大落”的一年。京东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曾在谈及新零售时表示,京东做“无界零售”的核心就是通过开放引入更多的合作伙伴,京东便利店便是引入加盟店,按照他的计划,在2018年底(前),每天新开1000家,每隔300米就有一个京东便利店。
只是,刘强东或许不会想到,“五年开100万家便利店”的豪言壮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夭折”。2018年下半年,网上频繁流出京东便利店倒闭的消息。
对此,蓝鲸产经记者就京东便利店门店数量等问题采访京东相关负责人,对方称“暂不便透露”,但是“目前京东便利店已经覆盖港澳台之外的全国各个行政省区,并在机场、高铁、火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校园等各个渠道全面开花。”
蓝鲸产经记者通过地图搜索“京东便利店”发现,有一些门店已经关闭。而京东官方也曾解释称:合作结束,并称未来“没有大规模开设直营店的准备”。
公开资料显示,京东便利店的所有商品都由京东本地仓库—京东掌柜宝提供,货源充沛,2018年3月份,京东收到开店申请高达5万份。刘强东还保证只要找个人流大的地方开店,每月保底收入可达8000元左右。然而,说永远比做容易。一些京东便利店的店主说,京东商品一律没有退货,过期只能扔掉,“每天都得自己贴钱,一直在亏损。”
此外,京东方面提供给蓝鲸产经记者的数据显示:2018年6月18日,掌柜宝累计销售额达2017年同期的1300%,2018年11月11日,掌柜宝累计销售额达2017年同期1100%。
一位加盟商对蓝鲸产经记者坦言,有京东背书感觉很有安全感,但是从京东进货比从原供货商手中拿货更贵。而蓝鲸产经记者此前走访京东便利店发现,外观整齐的京东便利店看起来很正规,走进店内却发现与此前小区里、家门口的夫妻店小卖部神似,店内外装修形成强烈反差。
一位接近京东的人士对蓝鲸产经记者表示,京东一方面向便利店推广订货平台掌柜宝,另一方面促使京东便利店与京东农村金融、京东物流业务组合,挖掘夫妻店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价值。然而成本的上涨迫使便利店主提高售价,而夫妻店改造的便利店本身服务的消费者就是对价格敏感的人群,如此一来,薄利多销的模式被打破,盈利也变得没有那么容易,很多夫妻店坚持不到与京东农村金融等业务的融合,便死在半路上,而对于京东而言,“结束合作”之举无疑是及时止损。
自身盈利能力欠缺,背靠大树也难乘凉
除了加盟店和合作店,近年来,资本的纷纷入局,也使小本买卖的便利店成了大生意。
据蓝鲸产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步步高、永辉超市、家乐福等传统零售企业在内的巨头纷纷入局便利店,推动该行业进入高速运转期。业内人士对蓝鲸产经记者表示,资本的涌入致使便利店扩张速度加快。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到2018年两年间,涌入便利店的资金已有几十亿元。仅2018年上半年,获得投资和融资的便利店就不在少数:西安每一天获得2亿元A轮投资,北京131便利店获天使轮融资4000万元,武汉Today宣布完成3亿元B+轮融资等。
在此背景下,2015年注册成立的邻家便利店短短三年时间,就在北京市场拥有了168家门店,成立于2011年的全时便利店在2017年还推出“百城百万计划”,提出未来五年内将投资百亿元,进驻100个城市的发展规划。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也显示,2017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23%,市场规模超过1900亿元,门店数量突破10万家,开店数及同店销售双增长。
然而,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便利店在跑马圈地的同时,自身盈利能力的不足,导致抗风险能力不足,任何风吹草动都能打乱发展步调。
2018年7月31日晚,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下称“邻家”)向供应商发出告知函称,公司(邻家便利店)于8月1日起停止总部各项业务,并陆续停止门店营业,停业原因是由于公司资金发生问题,目前该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
根据告知函显示,邻家倒闭的原因是背后唯一出资方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公司银行账户被冻结,“因为公司处于发展阶段,尚未真正实现盈利,依旧需要投资方注资经营,靠店铺自身销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且目前公司账户已被部分供应商诉讼至法院进行了财产保全,账户资金已被冻结,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由于无法与公司法人及股东取得联系,供应商与邻家便利的债务债权,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诉讼保全。”
蓝鲸产经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北京邻家便利店倒闭后,总共拖欠了供应商欠款达1000多万元,其中拖欠最多的一家是100多万。同时邻家还拖欠了1600名员工约480万元工资。而其本身并没有多少资产,总部办公室是租来的,仅有的资产只有一些电脑。
除了邻家以外,还有一些便利店受制于资金周转问题。2018年11月,号称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全时便利店也遇到了资金难题。资料显示,全时便利店成立于2011年,复华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华控股”)持股61%,是其第一大股东。业界猜测,全时便利店的问题或与复华控股有关。据了解,复华控股旗下P2P平台海象理财已延期近3个月,爆发严重兑付危机,进而殃及复华控股资金链。
另外,2018年9月,131便利店因投资方春晓资本“暴雷”,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关门倒闭,创始人失联。
上述业内人士向蓝鲸产经记者表示,对于多数体系不够完善的新型便利店而言,自身盈利能力欠缺带来的问题,或成为致命问题,如何降低成本实现盈利变得尤为重要。
蓝鲸产经记者查询《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获悉,2017年便利店的房租成本上升了18%,人工成本上升了12%,水电成本上升了6.9%。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零售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则显示,2017年中国便利店数量超过10万家,日均销售额为4936元,相比2016年提高了10%,但增幅下降。
上述报告还显示,2015年~2017年,大多数便利店的毛利集中在20%至30%,净利率集中在0~4%的便利店企业约占50%,净利率在4%以上的企业和亏损企业数量占比各25%左右。
此前供职于邻家的一位业内人士对蓝鲸产经记者坦言,随着成本的升高,便利店扩张必须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资本的力量可以解燃眉之急,然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便利店一旦失去资本助攻,不仅扩张之路受阻,能否活下来都是问题。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