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民老黄当年花两块钱买的行情表
南京审计学院的证券投资俱乐部
20年前,中国股民只有几万人,而目前沪深两市的有效账户达1.3亿户。目前江苏省证券投资者' 开户数已经突破600万,全省约有三分之一的家庭通过资本市场来管理资产。股市20年造就了几代股民,他们的投资心态各有不同。昨天,50后、70后、90后的三位股民分别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50后老股民
那时胆子小原始股上门没敢要
出生于50年代的市民老黄,1993年就开始炒股,如今炒股生涯已经近20年,算得上是第一代老股民了。他说,那年代炒股的人,胆子都特别小,特别谨慎。
“那时候都是老股民带新股民,我们一开始啥都不懂,上了班就成天听老股民议论股票 ,怎么怎么赚钱,然后我们就跟着去开户了。”老黄称,那时候炒股信息可闭塞了,资讯很不发达,每天股市行情不像现在报纸是铺天盖地地登,那时候收盘后他都要花上2元钱买上一张行情表,才能掌握每天股票 的涨跌情况。“那时候买股票 ,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公司是做什么的。每天就挑便宜的股票 买。”当时买股票 还很麻烦,买股票 就跟抢一样,必须先排队买委托单,填好之后再去排队交易,“那时候行情是5分钱一跳,很可能你填好单子排到那,行情已经变掉了。”
老黄称,由于当时没有涨跌停板,所以股票 大涨大跌非常吓人,“我记得当时很有名的一个庄股' howImage('stock','1_600666',this,event,'1770') 西南药业(' 600666,' 股吧),在短短的一个下午就暴跌了45%,这是我印象中跌幅最大的一只股票 。非常可怕。”而老黄跟所有老股民一样,都经历了终身难以忘却、刻骨铭心的一场暴跌,那就是1994年沪指从1300多点至325点的雪崩式暴跌。“那时候就眼睁睁看着当时的百万富翁们被一个个消灭。”而老黄当时投入股市的2万元,在这场暴跌中也只剩下几千块。“胆子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越变越小的。那时候大家的月收入才一两百元呀。能攒个2万元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正因为经历了那场暴跌,所以老黄做股票 越发谨慎,经常是赚了一点小钱就跑,结果是,手里抓着的大牛股都放跑了。“' howImage('stock','2_000538',this,event,'1770') 云南白药(' 000538,' 股吧)我曾经在7元左右买的,但是8元左右就卖掉了,如果留到现在,除完权都70多块啦,可以赚10倍!”
尤其让他耿耿于怀的是,当年原始股推销上门,都没敢要。“记得那时候有公司到单位来推销原始股,大家都不敢买,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谁都不愿意碰。”老黄说,因为碍于朋友的面子,当时自己买了1000股,结果这只股票 上市后,开盘涨到30多块,这1000股原始股帮自己轻松赚了3万块。
70后基金经理 手握重金 本分做好工作
在所有的股民中,有一类特殊的股民,他们不仅以炒股为投资渠道,还以投资为职业之路,他们就是包括基金经理、证券自营业务投资经理等在内的金融从业人员。而在这类股民中,赶上了股市大发展的70后占了绝大多数,且是目前股市的中坚力量。今年33岁的' 东吴策略基金经理朱昆鹏即是代表之一。
1995年在人民大学学企业管理的朱昆鹏自己都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在股市中摸爬滚打。“人大的金融经济本身就是强项,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已经有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炒股,我虽然很喜欢但没尝试。”大学毕业后,朱昆鹏先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后跳槽至云南国际' 信托任研究员。“信托本身就有证券业务,所以开始接触证券投资,与股市的关系就更近了。”先后担任信托公司研究员、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后,朱昆鹏又投身' howImage('stock','1_600109',this,event,'1770') 国金证券(' 600109,' 股吧),担任自营业务高级投资经理。2008年11月,朱昆鹏从证券转至基金,担任东吴基金基金经理助理,目前任东吴进取策略基金经理,且在前11个月的基金排名中冲进前十。
从初涉股市到目前游刃有余,朱昆鹏对中国股市最明显的感受是“越来越成熟了”。“最先接触股市的时候尽管也对公司进行行业研究、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但都是粗放型的。但目前价值投资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不管是股民还是专业的投资机构,越来越倾向于从基本面判断公司的价值,所以对公司的研究越来越精细化。价值投资的日益普及也反映出整个市场的投资理念越来越成熟。”朱昆鹏介绍,在股市日益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专业投资者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证券业较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加盟,新鲜血液加入的过程中,从业人员专业背景也日益丰富,更有利于对上市公司进行全方位考察,以更客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另一方面,近两年金融从业者的学历也不断提高。”
尽管手握“重金”,朱昆鹏依然觉得自己仍是股市中的一个普通投资者。“基金经理也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并无多少神秘性。选择投资作为自己的职业,跟选择其他行业一样,首先想的是要敬业,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工作。”
90后大学生 自居技术派 一投五万块
一说起90后,恐怕很多人都认为他们还是一群小屁孩,但是一位在南京审计学院读大三的小张,却已经快速成长为一位股市的“知性派”。
南京审计学院学会计专业的张家成,恰好是1990年出生,与A股市场同岁。身在经济类院校,受到环境的影响很大,进校的时候证券投资社团格外吸引他。“社团有实验室,很多同学在一起,仿佛是在一个真实的证券交易所,电脑上的图表、曲线、还有实盘大赛,简直觉得不可思议,炒股赚钱真的很酷,有把所学用于实践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张家成看到这样的场景,没多想就决定加入投资社团。
小张说,自从加入了社团,他就决定说服父母投资给他炒股票 。“当时还以为他们不会答应,没想到一开口,就给了我两万,而且非常支持我的做法,几乎从来不问我炒股的状况,”张家成表示,父母的支持让自己很受鼓舞。加上自己多年积攒的几万元压岁钱,一共投入五万元到股市里。“为了自己的兴趣,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张家成压根都没有考虑赔钱的问题。
说起自己现在炒股的成果,张家成认为自己是一个“技术派”。在今年股市大涨的时候,他每天关注个股的基本面,关注盘面的动向,不像老一辈股民还是凭经验炒股。“在上一个月看盘的过程中,我发现家电股开始出现异动,而且龙头个股都出现了大涨,但' howImage('stock','1_600261',this,event,'1770') 浙江阳光(' 600261,' 股吧)业绩良好,股价却还在徘徊,于是我果断买入,大赚30%后就立即卖出。”张家成认为所学的技术分析是保证自己获得收益的法宝。
自从大学一年级进入股市后,张家成非常清楚自己的投资目的,除了培养理财的观念外,“接受抗风险意识的锻炼”也是一门必修课。他告诉记者,刚刚开始接触股票 的时候,每天都是提心吊胆,只要所买的股票 跌一点,立刻就抛掉,涨一点就卖掉,基本就是心理战,没有什么风险意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刚开始买的' howImage('stock','2_300040',this,event,'1770') 九洲电气(' 300040,' 股吧),当时已经大涨20%了,我却认为还要大涨,就满仓买入,结果买入第二天就大跌5%以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起来。”之后,他转换了思路,不再冲动。“现在我选股票 ,都是看完基本面,然后观察走势一段时间,待走势成形了,我再出手,绝不受市场的干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