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快三年半,汉能薄膜收到控股股东就公司股份私有化的提议。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11月7日消息," 汉能薄膜发电(股票 代码:00566.HK)昨晚发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汉能移动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能移动能源”)私有化的提议,收购价格为每股不低于5港元。
按公司现已发行股份421亿股及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士持有约73.96%本公司已发行股本计算,收购规模将约为548.73亿港元,以现金收购或股票 置换。
停牌三年之久,开启回A之路
2015年5月20日,汉能薄膜发电开始停牌,并一直停牌至今。如此计算,已停牌长达3年5个月。
汉能薄膜发电在公告中称,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及经营需要,汉能移动能源提出对公司股票 进行私有化的提议方案,决定对本公司股东持有的所有股票 进行私有化。
因停牌时间较长,汉能薄膜发电公告表示,若于2019年7月31日期限届满之前,未能恢复股份买卖,联交所上市部将向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建议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
汉能薄膜发电停牌前股价为3.91港元,本次收购底格溢价约28%。按照股本421亿股计算,要约价对应市值有望达到2105亿港元。
对于为何不再港股复牌,汉能移动能源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这是出于对小股东利益的保护,也是对响应政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号召,汉能薄膜发电决定私有化,并回归A股。上市的板块“除了汉能薄膜发电这部分,可能会有汉能的其他业务打包上市,比如汉瓦、太阳能汽车等”。
在接受IT时代采访时李河君谈及汉能此举私有化回A股的初衷:“第一是响应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号召;第二是对中国国内资本市场有信心,回归A股市场;第三是汉能做实业,薄膜太阳能产业在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占六个。”
前首富这几年在忙什么?
1988年李河君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以后,向大学老师借了5万元开启了创业之路。
据悉,早期李河君创业是在北京中关村卖电子产品,甚至后来还卖过玩具、矿泉水等等。1994年,李河君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水电行业很有潜力,于是花了1000多万元收购了老家河源东江上一座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水电站。也是这座水电站,奠定了汉能进军能源行业的基础。
2002年至2011年的八个年时间,汉能迎来公司在水电行业的黄金发展时期。于此同时,2009年,汉能做出一个重大决定,由水电转行进入薄膜发电行业。
此后,2011-2014年,李河君成功布局了七大光伏制造基地。期间,汉能还并购了包括德国的Solibro公司、美国的MiaSolé公司、美国的Global Solar Energy公司及美国的AltaDevices 公司等领先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2011年,汉能薄膜成功借壳在香港上市,业绩突飞猛进。并在2015年3月5日创下每股9.07港元历史记录,市值一度超过3800亿港元。
李河君也因此,在2014年、2015年李河君分别以870亿和1655亿人民币的个人财富两次蝉联《新财富》中国大陆首富;2015年以1600亿人民币个人财富被《胡润财富》评为中国大陆首富。
但好景不长,2015年,由于与母公司汉能集团存在关联交易,汉能薄膜停牌至今。
但李河君并未停下。数据显示,停牌一年后,汉能薄膜就实现了盈利。2016年,营收达到44.83亿港元,同比增长59%;净利润达2.52亿港元。2017年,汉能薄膜持续盈利,净利润约2.61亿港元。2018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收入达204.15亿港元,同比增长约615%,盈利73.29亿港元,创下公司历史最佳半年业绩纪录。
据介绍,汉能现已拥有5条全球领先的铜铟镓硒、砷化镓等薄膜太阳能技术路线及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汉能薄膜太阳能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全球第一。未来五年全球分布式发电及“移动能源+”产品两类市场的潜在累计安装量超过1500GW,全球累计潜在市场规模超过35万亿元。其中我国市场,未来五年分布式发电及“移动能源+”产品潜在市场规模将达10万亿元。
在去年7月的汉瓦新品发布会上,李河君就表示,“很多人,他们先是嘲笑我们,慢慢地他们开始怀疑我们!然后他们开始相信我们!加入我们!”在他看来,危机已慢慢远去,汉能正逐渐恢复生机。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