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研究员冀欣/文
2010年的信贷理财产品市场绝对称得上是冰火两重天。
曾经风光无限的“顶梁柱”,因为监管层连续重压,发行量锐减,江湖老大的地位也随之塌陷。而此后被迫上马的债券类产品虽获得了多方的肯定及期待,却始终无法再现其辉煌,市场正面临产品创新的又一轮严峻考验。

" 买房杀价秘笈 "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 稳字当头 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 另类理财辟蹊径 实物保本有风险 "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信贷类产品无论数量还是收益率一直以来都在各类理财产品中名列前茅,即使在逐渐淡出舞台的今天,问询量依然高居不下。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共发行并公告收益的信贷类理财产品近1400款,4月份发行量达到峰值,在银监会规范银信合作通知发布后,信贷类产品发行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业内普遍预计,2011年其规模还会继续缩小。
普益财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信贷类产品平均实际到期收益率约为3.42%,这对于一直不温不火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来说,已经算是比较亮眼的成绩,在2010年到期的1442款信贷类产品中,近8成到期兑现了超过3%的收益率。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收益排在前列的悉数为城市商业银行。" 南京银行(" 601009," 股吧)的2008年“聚富1号”稳健级0807期人民币理财产品位居榜首。该产品成立一年后便实现9%的年收益率,于09年提前终止。该行发行的另一款产品2008年“聚富2号”0813期也兑现了8%的收益率位列第三。
名不见经传的泉州市商业银行发行的2008年“刺桐二号”" 信托理财计划2008001期, 8.7%的年化收益让其跻身亚军。产品期限2年,投资对象为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对应的单一资金信托计划,产品预期最高收益为8.7%,业已兑现。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这款产品收益名列前茅也不足为奇,因为该产品的存续期超过2年,几乎是所有此类产品中时间最长的,而其余产品期限多在1年以下。
业内人士张先生提出,信贷类产品的收益直接来源于借款企业贷款本息的偿还,因此产品的发行时间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收益率,08年央行降息,那时的原始贷款利率较低,因此包括“刺桐二号”在内2010年到期的几款2年期产品的收益都相对乐观。
相比城商行在信贷类产品上的出色表演,大银行此类产品的收益则逊色许多,年化收益排名最后的产品多来自中国" 工商银行(" 601398," 股吧),尤其是外币理财产品“安享回报”系列更是包揽了“黑榜”前五名。其中“安享回报”港币184天款年化收益仅为1.2%。
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认为,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在发行信贷类产品时偏重于以较高的收益率吸引客户,而大银行渠道稳定,理财产品本身需求巨大,定下的收益率则相对较低,更侧重于风险控制。另外工行发行的此类产品多以中短期为主,收益偏低也在情理之中。
信贷类产品陷入“冰封”后,债券类产品被迫补位,发行量增幅明显。从7月份开始,一直处于稳步上行的趋势。数据显示,2010年债券类产品发行量占比高达53.37%,占据半壁江山。
但是,债券类产品却一直难以重现信贷类产品往日的辉煌,收益率普遍偏低。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1月CPI同比上涨5.1%,创28个月新高,“跑赢通胀”成了耳熟能详的热门词汇。但是债券类理财产品仅" 宁波银行(" 002142," 股吧)发行的“2009年第8期汇通理财产品债券计划”年化收益率高于5.1%,其余均落后CPI涨幅。值得一提的是,收益排在后50名的理财产品几乎全部出自" 中国银行(" 601988," 股吧)及上海银行。周末3天超短期理财产品具有特殊性,暂且不论,中行针对美元/欧元、美元/日元发行的汇率挂钩型产品依然令人遗憾。
中行8月30日推出的“汇市争锋”系列产品,期限为3个月,挂钩美元兑日元汇率买入价,设定的观察水平为:期初价格+2.00,也就是在未来3个月看涨美元。产品到期只获得预期最低收益0.36%。
业内人士透露,中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普遍低于同业已经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尤其是汇率挂钩产品,表现更是不尽如人意。这其实可以看出一个背后的逻辑,中行的议价能力很强,作为第一家推出外币存款业务的国内银行,中行的外币存款规模十分庞大,这部分外汇存款稳健型投资渠道比较单一,因此中行不需要压低中间费用换取高收益,此类产品依然比较抢手。
但是去年下半年开始,央行接连出台上调" 存款准备金率和" 加息等紧缩措施,市场利率明显上升,债券型产品的收益率随之上浮,强烈的加息预期下,此类产品还是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工行客户经理王先生表示,与信贷类产品相比,债券型产品主要投向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央行票据等,风险更低,到期不能兑付的可能性较小。另外,此类产品流动性强,期限一般较短,以6个月及以下为主。当前市场环境前景不明,投资者既想获得理财收益又追求相对稳健的心态是催热2010债券理财产品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