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X SCHOOL未来学院:做挖掘孩子潜能的伯乐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现在教育是时候走向3.0阶段了,这是一个帮助人们找到自我,不断促进自我迭代、自我进化的时代,是激发个性化成长的时代。”---- X SCHOOL未来学院创始人林秘 <BR /> 10月13日,X SCHOOL未来学院在其望京的创新实践中心,举办了X SCHOOL未来教育进托邦暨X SCHOOL未来学院3.0课程产品升级体验会。发布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和家长、教育界的同伴以及投资人一同见证X SCHOOL未来学院 3.0版本新课程产品升级发布。<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现在教育是时候走向3.0阶段了,这是一个帮助人们找到自我,不断促进自我迭代、自我进化的时代,是激发个性化成长的时代。”---- X SCHOOL未来学院创始人林秘

10月13日,X SCHOOL未来学院在其望京的创新实践中心,举办了X SCHOOL未来教育进托邦暨X SCHOOL未来学院3.0课程产品升级体验会。发布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和家长、教育界的同伴以及投资人一同见证X SCHOOL未来学院 3.0版本新课程产品升级发布。

在上个月举行的2018中国创业武林大会上,X SCHOOL未来学院凭借自身优势,从百余家新芽榜入围企业中脱颖而出,入选2018年度“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新芽榜”榜单。

X SCHOOL未来学院:做挖掘孩子潜能的伯乐

近两年资本的频频介入,为X SCHOOL未来学院的发展更是插上强有力的羽翼。今年7月,X SCHOOL未来学院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藤门国际教育集团、翊翎资本及龙湖集团联合投资,清科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此前X SCHOOL未来学院于2017年5月获得清科教育基金的天使轮融资

有相关数据显示,从市场看开,在政策红利、二胎开放和家长教育意识提升的背景下,STEAM教育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在英语越来越成为基础能力的时代中,将英语应用在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也许是一种新趋势。对于X SCHOOL未来学院而言,这是时代赋予的机遇。

对话X SCHOOL

Q1:STEAM教育理念由美国提出,因何种契机你们决定将STEAM教育引入中国?在进行本土化的过程中,X SCHOOL又做了哪些尝试和努力?

X SCHOOL:

STEAM就是集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Maths(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美国政府曾提出STEAM教育计划,并将“培养所有学生的STEAM素养”视为中小学阶段的STEAM教育目标之一。

STEAM教育的核心是研发和课程体系。X SCHOOL 的课程由北美STEAM教育团队与哈佛大学、墨尔本大学等联合研发,由北京总部做产品体验和需求反馈,推出了一套中国本土化的课程体系、师资培训体系和STEAM测评体系。结合IB、英语口语和STEAM内容,研发了 12 条产品线和 1000 个课程模块。

X SCHOOL创始人林秘(Wechat:angel362087836)毕业于澳大利亚麦哲理大学,获教育管理学硕士学位。在海外深入研究各国教育体制的过程中,她发现每个国家的教育都由一批创新者推动,参与创新的人越多,教育的发展也就越快。在她看来,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1.0 的春秋时代开始,教育重在小范围传递经验、知识和技能,是人类文化传播的手段;2.0 阶段从工业革命时期展开,强调实用性,是人类大面积提升工业、生产能力的手段;而在现在的 3.0 时代,教育更关注个体的个性化发展和提升,帮助人们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模型。理念落实下来,X SCHOOL 的模式侧重于多学科的综合应用,及怎样记录成长轨迹、激发儿童潜能。于是在2015年,X SCHOOL未来学院正式成立。

“我们希望带领孩子们进入到不断迭代、不断进化的真实世界中,并赋予孩子们全面的能力、构建系统的思维模式和实践实用的知识,让他们充分地发挥潜能,与未来的世界接轨,与未来独一无二的自己遇见。”这是X SCHOOL不变的初心。

基于这一立场,X SCHOOL的课堂打破了许多传统模式,这些突破甚至是具有颠覆性的:

首先是打破了讲授式教学。X SCHOOL没有课本,而是以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项目挑战呈现最终课程。课程的设计在STEAM基础之上加入了能力培养模型C.T.G(即连接力、思考力和成长力)。

这套模型的研发耗时7年,是林秘与世界多方教育与测评研究机构、知名高校共同开发和研究出符合未来人才需求的能力评测系统,这与去年美国顶尖私立高中联盟MTC公布的“A NEW MODEL”国际人才能力评测模型不谋而合。这套模型让“未来教育”与当前火热的单品型STEAM教育有了不同。

其次是打破了师生关系。课堂里没有老师或外教,取而代之的是“培伴师”,扮演着陪伴者、指导者、专业导师、项目伙伴四种角色。这是X SCHOOL搭建的一套全新师资角色体系,培伴师均来自北美,X SCHOOL选拔和考核的通过率不足7%。

再次是打破了分班年龄。X SCHOOL依“小混龄”进行课程设计,分为3-6岁、7-9岁、10-12岁等,这种混龄是建立在能力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我们会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放在一起,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不管孩子多大,依然会被榜样的力量所影响,这就是人的本性。”

最后是打破了评价体系。与传统教育结果导向的评分不同,X SCHOOL更注重成长过程的记录。每节课后,培伴师都会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基于C.T.G模型进行记录和评分,与X SCHOOL数据库中来自全世界同年龄段的学生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同时纵向对比学生个体的进步。而这份记录只供家长和培伴师查阅,学生在课程的全程并不会感受到“被评价”。

Q2:你们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融入STEAM教育,有哪些必要性?

X SCHOOL:

现在教育是时候走向3.0阶段了,这是一个帮助人们找到自我,不断促进自我迭代、自我进化的时代,是激发个性化成长的时代。怎样挖掘每个孩子的独特价值,是每个教育从业者都应该思考的事情。我们培养的不应该是“拥有某项技能”的孩子,而应该是“拥有适应未来社会能力”的孩子。

X SCHOOL从课程设计上以故事+任务为课程主线,包含科学、数学、人文、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让孩子们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综合能力。在X SCHOOL的课堂上,低龄孩子主要是通过感官去亲身体验" 周围世界,而不是灌输知识。

而后的每个阶段都是用更高难度的任务,用激发和引导让孩子试图去解决问题,在不断实践和试错中发现个人的兴趣和特长。在确认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之后,X SCHOOL 也会提供线上线下多种模式提供各领域的导师与孩子们共同探究,挖掘孩子的潜力。

Q3:X SCHOOL创立三年来,目前的成绩如何?

X SCHOOL:

可以用一组数据来展示X SCHOOL的成绩:平均80%付费转化率、92%老生续课率、73%老生转介绍率和大于95%的课程" 满意度。未来升级的新产品,让我们更加充满期待。

Q4:如今取得不俗的成绩,你们认为赢得家长和学生口碑和认可最关键的点是什么?

X SCHOOL:

未来教育是X SCHOOL着力打造的教育目标,这是一个站在二十年后的视角倒推回来的教育体系。未来的人才需要具备什么素质,那些就是我们现在要培养给孩子们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家长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认可我们正在做的这件事。

Q5:此次X SCHOOL未来学院3.0课程产品升级,有那些突破性亮点值得期待?

X SCHOOL:

此次3.0课程产品升级,将完成以下革新式的突破:

· 对于核心学习者—孩子们,在中心的学习时间和学习频率将大幅增加;

· 对于教育者---培伴师们,实现从教育者、授课老师、指导师到促进者,分享者,思维习惯与逻辑养成者的转变。吸引更多来自全球的格局专业特色和文化的教育精英,与孩子们进行更强互动,将教育教学产品的体验与结果和孩子们的需求直接挂钩,共同达成更多持续超越的成长进化;

· 对于中心运营---运营环境,运营环节将更加简洁而系统,可持续追踪对比;中心人力资源安排将更加整合;单体创新实践中心的现金流将环比上一系列产品增加3-5倍;

· 对于中心新升级的产品定位----定位于中高端社区课后国际学校品牌。让社区资源具备学习的功能,将孩子们的课后时光灵活组合,将乐群的学习思考方式、协作和领导力能力有机整合在一起。

此次X SCHOOL未来学院3.0课程产品升级,将让孩子们更加珍惜学习的时光与进展,运用学习的知识与信息,积累学习的收获与能力,培养学习的习惯与意愿,具备学习的思维与逻辑,热爱学习的伙伴与氛围,对于未来的世界,充满积极主动的期待与兴奋。

" 清科创投执行董事" 何艳表示:

“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知提升,相当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新时代学习焦虑转移,当基础知识的获取不再困难,当AI逐渐替代更多类型的工作,逻辑,素养,人格……不能通过简单考试测评出来的能力就尤其重要。X SCHOOL未来学院的双语STEAM教育是这类教育品牌的佼佼者,他们培养出了自信,快乐,友善,有国际视野的小朋友。”

前翊翎资本副总裁、X SCHOOL首席战略市场顾问应姗姗这样解释她当时投资X SCHOOL的思考逻辑:“X SCHOOL未来学院在未来教育产业链具有重要的位置,在人工智能技术生产力极速发展的时今,势必改变未来社会工作结构,机器会更多的代替现有的工作,因而会影响未来人才的能力素质模型需求,导致未来教育的格局与模式内容发生重构。”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快讯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