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专栏作者、财经作家 苏渝" src="http://i9.hexunimg.cn/2012-11-01/147487623.jpg" align=middle>
和讯专栏作者、财经作家 苏渝
本文章内容为作者应和讯网专栏之邀,独家授权和讯网发布。和讯网邀请各界名家开设专栏,为读者提供趣闻博见。敬请读者关注更新。
' target='_blank' >证监会21日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放松对上市公司闲置募集资金的限制,允许上市公司使用闲置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包括国债和银行理财产品等。
毫无疑问,这项新政策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尤其是对超募又暂时没实业可投新上市的公司的资金而言是有正面作用的。但前注意: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国债投资符合这一标准,买国债无可挑剔,但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就值得探讨一下了。因为,针对近期银行财产品纠纷频现,' target='_blank' >银监会刚刚下发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业务风险排查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全面排查代销第三方产品的业务。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应该说证监会放松上市公司去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是与银监会通知精神是自相矛盾的。
其实,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银监会等早有担忧。之前,中行董事长' target='_blank' >肖钢就在《中国日报》上撰文指出,目前银行发行“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 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因为截至今年12月,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扩张到了6万多亿元,而同期新增信贷也不过5万亿元。中国目前的以各种理财产品为由头的“影子银行”规模大概有24万亿元,相当于中国半年的GDP,最大“影子银行”就是' 信托公司和商业银行合作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过去5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已从仅仅几百种迅速增长到超过2万种,这已经成为未来金融系统风险的潜在来源。比如:肖钢提到的,在银行理财产品中,有一种叫“资金池”的业务。“资金池”业务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期限错配募集资金,以“短借长投”的方式展开运作,这必然造成借新还旧现象。在借新还旧过程中,如果持续出现项目收益不能覆盖融资成本的情况,就会形成信托版的“庞氏骗局”,为了吸引大客户,难免有金融机在设计理财产品之初故意提高预期收益率,在推销理财产品时也有意无意地夸大高利息,强调低风险。因而很难保证其安全性和流动性。
当然,我们不能以偏盖全,认为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都不安全可靠,问题是从过往的经验和上市公司因委托理财导致血本无归引发诉讼的案例有100多宗来看。为了追求利率的最大化,上市公司用闲置资金委托理财,都愿投向利息高的银行理财产品,而这类高利率往往又伴随着高风险,这类产品的往往都以房地产、' 股票 、' 期货等高收益高风险项目为投资标的。
因此,放松闲置募集资金的限制,更不能放松管制。笔认为:首先应尽快出台上市公司闲置募集资金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办法。监管理部门要对理财产品市场有更多的监管条例。其次,银行方面,要以诚信为本,把客户利益放在优先位置;强化信息披露,及时、准确、完整地在向客户推销产品的同时应揭示产品存在的相关风险,让市公司知晓高回报率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的高风险。第三,严格控上市公司闲置募集资金投资品种的比例,比如:百分之七十投资国债,百分之三十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
只有这些才能做到投资的是安全性高的产品,全体股东的资金安全才有保障。
作者简介:苏渝,和讯专栏作者,本名谢念渝,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财经作家之一,点击数亿的财经名博,2008年4月18日获“中国财经名博五十强”称号。下海后原系平安证券高级投资顾问, 证券投资分析师注册证书获证券业协会批准。编号:(A0830612080001)。现为重庆喻明投资公司总经理,重庆工商大学MBA教授,已发表各类作品700多万字。点击进入苏渝专栏。
本文内容为作者应和讯网之邀,独家授权和讯网发布。未经和讯网许可,任何机构、媒体、个人不得转载、发布此稿件,违者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