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该发年终奖了。不过,对于在国定路上一家高科技民企工作的小奇来说,没什么可特别高兴的,因为今年公司还是不发年终奖。虽然沪上大部分职场人会在这个时候领到一个“年终红包”,不过仍有13.9%的人表示,今年年终奖与自己无缘。这是智联招聘昨天公布的一项年终奖调查显示的结果。
过去的一年,CPI一路上涨,拿到手的这个“红包”,是否也水涨船高?在为期三周、对6000余名职场人进行调查后的数据显示,今年职场人年终奖的涨势似乎并不明显,已拿到年终奖的人中,逾四成年终奖不足5000元,对年终奖的发放表示满意的职场人不到三成。43.0%的人年终奖在5000元以下,28.9%的人拿到5000-10000元,28.2%的人拿到了5位数10000元以上,其中超过10%的职场人年终奖在30000元以上。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国企员工拿得最稳当
薛先生在上海一家大型国有投资企业工作,他告诉记者,年终奖年年都有,算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从高管的几十万元,到一般员工的上万元不等,属于“中上水平”。不过,今年年终奖涨幅并不大。虽然相比金融等一些行业,总体并不算高,但比一些“看市场吃饭”的生产型企业要更稳定些。
针对不同单位性质的分析显示,八成国有企业员工表示自己所在企业设置了年终奖,比例最高,为82.9%;三资企业和事业单位比例相当,分别有78.9%的三资企业从业者和78%的事业单位员工表示自己所在单位设置了年终奖励;民营企业、国家机关、代表处的比例较低,分别有六成人表示自己单位有年终奖。而非政府组织的比例最低,不到五成从业者表示有年终奖。一些初创时期的' 公益性社会组织,还处于单一的投入阶段,年终奖离他们还很遥远。
对于自己所在的单位没有设置年终奖,55.9%的人表示希望今后会有这样的福利,起码这是对自己一年工作的肯定,42.0%的人则表示很无奈,而且对今后单位设置年终奖不抱希望,只有0.5%的人表示单位其他福利不少,所以是否设置年终奖都无所谓。
“花掉”比“储蓄”强
年终奖的发放形式比较多样,除了现金这一最主要方式,还出现了购物卡、实物等。那么,这部分收入又被派上什么用场了呢?“过年花销”是最主要的用途。时值春节,花销也相应增加。居于第二位和第三位的用途分别为储蓄和孝敬长辈,其他用途还包括购买生活必需品、投资、人情交际等。
只有一成人选择全部储存。调查显示,职场人中选择将年终奖进行存储的比例为70.5%,但选择将其全部存起来的比例仅为12.5%,近30%的人则选择“一点也不存”。储蓄是一种较为保守的理财方式,在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今天,一些职场人感觉,储蓄也许并不是一个足够好的方式。
钱太少就“跳槽”
年终奖的发放与跳槽行为是否直接相关?调查显示,21.7%的人为了年终奖暂时“卧槽”,等拿到年终奖就跳槽;而26.1%的人就是因为年终奖太少,才打算跳槽另寻东家。小奇告诉记者,原来与他一个单位工作的太太,现在已跳槽到待遇更好的其他公司,他觉得现在工作机会比较难找,自己留下来是图个稳定。
此外,有多达七成的受调查者认为,年终奖的发放不公平。调查显示,仅有22.7%的职场人很清楚单位发放年终奖的标准,近三成职场人表示自己完全不知道发放标准。与此相对应,69%的人认为其所在单位年终奖的发放不公平。对此,职业顾问指出,年终奖是对员工一年来工作业绩的考量,更体现企业对人才的重视。但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些制度变异,却可能导致本来能获得双赢的年终奖,成为企业的负担和员工抱怨的对象,因而对于年终奖制度的规范是企业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