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 财经专栏作家曹曹中铭" src="http://i6.hexunimg.cn/2013-01-11/150057050.jpg" align=middle>
职业投资者 财经专栏作家曹中铭
文章内容为作者应和讯网专栏之邀,独家授权和讯网发布。和讯网邀请各界名家开设专栏,为读者提供趣闻博见。敬请读者关注更新。
在经过了试点期与平稳期之后,' 融资融券(“两融”)标的' 股票 的进一步扩容其实是顺理成章的事。继两融标的股票 扩容至278只之后,日前,沪深证券交易所纷纷发布通知称,自1月31日起,沪市融资融券标的股票 范围将从180只扩大至300只,深市则从98只扩大至200只。至此,沪深两市融资融券标的股票 总量已扩大至500只,占2472只上市A股的20.2%。
自2010年3月31日开展试点以来,融资融券业务应该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除了标的股票 之外,具备试点资格的' 券商以及新开的信用证券账户(融资融券账户)的数量同样增长迅猛。而且,入选标的股票 的上市公司涵盖了多种类型,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制药商、酒类生产商、化工、基建及煤炭金属类企业等均赫然在列。另外,6只' 创业板股票 首次入围,表明融资融券标的股票 更具代表性。
尽管如此,融资融券业务发展到今天,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其一,融资业务与融券业务的发展严重不平衡,常常是融资余额占比超过95%以上,而融券余额则少得可怜。如截至今年1月18日,融资融券余额为1050.36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1010.69亿元,占比96.22%;融券余额为39.67亿元,占比3.78%,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何改变“重融资”、“轻融券”的格局,显然是监管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
其二,转融通之后,监管部门首先放行了转融资,而转融券则还没有“时间表”。此举必然导致“两融”业务产生“跛脚”发展的态势,但只有两条腿走路,“两融”业务才能走得更远,也才能走得更好。
其三,融资融券本身的作用并未发挥出来。其实,融资融券应该发挥出其修正' 个股估值的作用。上市公司被高估时,有融券卖出;而当被低估时,则有融资买入。但目前由于受限,投资者融资情绪高涨,需要融券时,券商却因为无券可融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四,虽然“两融”标的股票 再次扩容,但占比亦不过两成,意味着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被排除在外。监管部门既然推出融资融券业务,在今后标的股票 扩容时应将所有上市公司全部纳入,特别是对那些垃圾股、资产重组股来说更是如此。毕竟,A股市场常常被高估的就是这类个股,成为标的股票 后,融券卖出将有利于打击市场的投机行为,也有利于抑制整个市场的投机氛围。
任何一项制度的推出,必然涉及到市场利益的调整,融资融券业务同样如此。那么,谁又将是融资融券业务的利益分食者呢?
毫无疑问,融资融券标的股票 的扩容,将提升市场的活跃度,有利于增强市场的流动性,这对券商而言无疑是大利好。事实上,就在沪深交易所宣布消息的当天,两市的券商股大多以上涨作出了回应。而据' 申银万国测算,今年融资融券业务将对券商行业贡献165亿元收入,其中利息收入130亿元,融资融券交易佣金收入35亿元,较2012年增加100亿元,贡献净利润将达到100亿元。而且,由于目前融资融券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仅为0.60%,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意味着今后券商能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因此,融资融券标的股票 的扩容,券商是最大的赢家。
另一方面,那些具备融资融券资格的投资者,显然亦是利益链中的一环。股市上涨时,如果能够融到更多的资金,资金的放大效应能让投资者获取更大的收益;如果处于熊市时,融券卖出后,即使是股市下跌,也能享受到做空获利的乐趣。只要投资者能看清大势,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左右都能“逢源”,做多或做空都有获得的机会。并且,其杠杆效应也会放大收益。
A股市场诞生时,由于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投资者显然面临着更大的风险。监管部门在股市诞生之初不设置门槛,而在诸如' 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等设置高门槛,尽管是出于防范市场风险的需要,但笔者仍然以为值得商榷,特别是对于融资融券更是如此。A股市场存在太多的不公平,人为原因导致的亦不在少数。
曹中铭:财经专栏作家,1995年入市。对证券市场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感悟。重视对政策面、时事热点的分析,为规范中国股市鼓与呼,关注中小投资者的苦与乐。他的文章得到中小投资者的认可,说出的他们的心声。
未经和讯网许可,任何机构、媒体、个人不得转载、发布此稿件,违者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