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上海航运中心建设有了多项重要突破。3月25日,在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意见两周年之际,上海北外滩航运服务聚集区迎来了多个堪称国际、国内“第一”的项目入驻。分析人士表示,航运服务一直是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软肋,为了尽可能补上这块“短板”,上海正竭尽所能,通过各种创新模式,整体提升航运服务体系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产业基金”拓展航运企业融资通道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上海在航运中心的硬件建设上已经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如今,上海港的货物年吞吐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更是超过新加坡港,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
但是,与此同时,上海在航运融资、海上保险、航运仲裁、船务经济、航运人才等软环境建设上却成效缓慢。统计显示,全球每年与航运相关的金融交易规模高达数千亿美元,其中船舶贷款规模约3000亿美元,船舶租赁交易规模约700亿美元,航运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约150亿美元,在这些市场中,上海的份额不足1%。目前,全球船舶贷款、融资业务依然被三大船舶融资业务中心伦敦、汉堡、纽约牢牢掌控,上海要想跻身一流梯队,差距仍然很大。
3月25日揭牌的上海航运产业基金被视为是弥补“短板”的重要尝试。众所周知,航运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一些国际大型航运企业的业务往往遍布世界各主要港口,频繁发生运费的收缴以及各项日常性支出,资金量巨大。因此,建立健全航运融资渠道,就成了各国争夺航运中心的重要衡量标准。
由于航运融资问题是航运金融的核心内容,再加上这部分资金需求庞大,各国一般都以产业基金的形式,对航运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目前世界上较大的航运产业基金主要分布在德国、亚洲以及中东地区,即德国的KG基金、新加坡海事' 信托和伊斯兰基金。
据悉,上海航运产业基金是目前中国首只国家层面的航运领域专业基金。该基金的注册资金为人民币2亿元,基金总规模计划达到500亿元人民币,首期计划募集50亿元人民币。负责基金运作的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将由国泰君安创新投资公司、中海集团投资公司、上海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虹口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共同管理,按3.5/3/2.5/1的比例投资。其中,国泰君安是上海国资控股的本地投行,中海集团是以航运为主业的大型央企,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则是上海市属重要的资产运作平台,而虹口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则是虹口区政府参与产业基金的通道。这些投资方的背景,也从侧面折射出政府对开拓航运融资渠道的决心。
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基金管理公司的成立,意味着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的资金募集、投资运行的主体已经确立。虹口区区长吴清此前曾表示,公司挂牌成立后,将开展资金募集工作,募集来的资金将投向船舶、港口、航运服务发展等航运领域,为航运企业开辟新的融资途径。接下来,还将进一步培育与航运金融相关的公估、' 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完善航运金融服务的功能体系,并以航运产业基金、船舶租赁融资等项目为契机,探寻更多的航运融资方式。
事实上,从目前国内船运市场的情况来看,中小船企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强烈。2002~2008年间,全球航运业刚刚度过了长达6年的繁荣,船舶租价、造船船价高位徘徊,波罗的海指数(BDI)在2008年5月20日疯狂地达到11793点的历史最高点。然而金融危机袭来,市场大变,BDI指数在当年12月5日狂跌至663点,跌去94.4%,致使中国航运物流企业损失惨重。船价也比高峰时期跌了三到四成,已经下单的造船企业纷纷出现让价、撤单、弃船现象。为了度过危机,国内船企急需更多的资金支持。但船舶市场波动太大、资金占用周期长,银行一般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均采取“审慎”原则,贷款难成为普遍现象。
有业内专家指出,航运业低迷将可能导致融资停滞不前,航空航天业投资回报周期长,也会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联手破解难题。
另一方面,针对航运技术革新、航运条件的改善、全球倡导低碳经济等大环境的变化,也需要有引导性投资去帮助船舶制造业进行技术革新,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航运产业基金的推出都是势在必行。
作为航运产业基金的发起方之一,中国海运集团总裁李绍德表示,参与成立航运产业基金,不仅有利于船队引进,还可以分享基金所获得的盈利。“集团每年都需要大量的船舶买卖和融资,以往都是通过海外代理或基金来运作,以后就可以将船队引进的需求告知产业基金,由基金负责船只的购买和融资,再由集团向基金进行经营租赁。”
对于产业基金未来的管理模式,吴清表示,总体来说,它将是一个政府参与,但具有市场化、商业化特征的产业基金,并将采用透明的公司治理机构。
以航运产业基金为抓手,目前上海正打造整套的航运融资体系。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未来,要显著提升上海的航运国际服务功能。具体而言,即:加快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推进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上海金融学会常务副会长郑杨说,今后上海将进一步拓宽航运企业的融资渠道,丰富航运金融产品,积极吸引船舶租赁、保险、再保险公司等航运金融服务机构落户上海,以航运产业基金管理公司的成立为契机,引导国内资金投向国际航运市场。
打造国内首个场内航运金融衍生品
在航运融资之外,航运交易市场也是上海主推的航运创新项目。25日,国际上首个航运运价第三方交易平台“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亦在上海北外滩揭牌成立。
说到“航运运价交易平台”,上海航交所总裁张页颇为自豪。张页表示,中国是集装箱货运的大国,而航运交易所推出世界首个集装箱场内衍生品交易,具有特殊的意义。“从2009年,我们推出航运运价指数以来,市场波动非常厉害。2009年指数是1230点,到了2010年3月,这个数字就达到2200点,而2011年3月,却又跌到1100点。从整个市场来看,这种波动涉及资金约100亿美金。一旦船企对价格方向判断错误,损失将十分惨重。”
张页表示,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SSEFC)将采用航运运价的集中式交易方式,是国际航运史上的“第一次”。该交易平台将为船公司、货主、货代、无船承运人、投资人等进行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提供服务。新推出的集装箱运价交易产品以远期合约为主,实行20%保证金制度,拟设立幅度为5%的涨跌停板,并且施行每日强制平仓。“从本质上说,SSEFC就是为船公司或者货主提供套期保值的手段。如果对未来某个时期的航运价格有了明确的预期,它们就可以选择通过买入或卖出未来某个时期的航运运价,来锁定利润,规避风险。”
据了解,SSEFC由上海航运交易所、上海虹口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中储物流在线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发起成立。该公司将推出上海出口集装箱中远期运价交易、中国沿海干散货中远期运价交易、国际远洋干散货中远期运价交易等交易品种,今后,船公司、货主、货代、无船承运人、贸易商、投资人等在进行航运运价交易时,可将该公司开发的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利用运价指数衍生品发现价格、套期保值、规避风险、锁定利润的积极作用,提高经营效率。
对于大宗商品市场来说,套期保值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航运市场上,这种交易方式还处于相对初级的状态。此前,航运业一直通用的是长期协议形式,但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剧烈波动,以“长协价”防止风险愈来愈困难。
专家指出,对于船公司、货主等参与方来说,最想要的是稳定的市场,不想承受剧烈的市场波动风险。而通过远期交易,来自各方的参与者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价格作出预判,由此形成一种价格发现的功能,最终使价格趋于合理。打个比方说,假设某外贸公司每个月都有一批货物通过集装箱海运运往境外,如果预期未来运价下跌,便可采用先卖出一单远期运价,待未来运价下跌之后,再低价买入,便可以降低当前运价的成本;反之,若担心集装箱运价上涨,则可在运价市场上逆向操作,先买后卖,也可锁定未来成本,对冲集装箱运价上涨的风险。可以说,远期交易是一种对现货贸易的风险回避,这将是未来航运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在国际航运市场上,“集装箱运价远期交易”还未出现。2009年10月16日,新版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由上海航运交易所正式对外发布,包括1个综合运价指数和15条分航线市场运价(指数),由上海航运交易所每周五编制发布。但目前开展集装箱运价掉期合约的交易量仍相对较小,期限也较短。
SSEFC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种套期保值的工具,SSEFC同样是将SCFI作为权数,以现金结算,但与传统掉期交易不同的是,将采用场内集中交易的方式,更具流动性、稳定性、公正性。“或许有人将SSEFC理解为航运领域中运价交易的交易所。传统的交易所,如上海' 期货交易所、证券交易所,都是由会员构成的,会员包括期货经纪公司、证券公司,这些公司下面是各式各样的客户,包括投资公司、基金公司、个人等。SSEFC虽然也采用会员制的模式,目前的计划是发展100个会员,包括10个海外会员。但是与传统交易所不同的是,SSEFC是一种基于' 互联网发展基础上新的模式,它能给参与者提供的最好服务是集中交易的环境。SSEFC本身不参与交易,只承担结算、风险管理、交易管理和部分经纪工作。航运运价(集装箱运价和散货运价)的交易中心更能突出其内涵。”
据透露,SSEFC最迟在4月份就能推出第一笔交易,随后还将推出基于中国干散货运输价格的一系列交易产品。
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表示,上海航运交易所未来的发展将着眼于航运信息、航运标准和航运平台三大方面。该公司首推的集装箱运价交易产品将成为反映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价格走势的“风向标”,也是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以及落实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化的标志性突破。
建设船员专业人才市场
在一系列推动国际航运中心的创新举措中,“上海船员评估中心”作为今后针对国内高级船员的统一实践能力考试,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据悉,“上海船员评估中心”建成后,将是上海惟一的国家级船员评估中心,将建设船员适任评估所需的设备和评估环境,搭建船员实操评估的模拟支撑平台,对不同等级、不同专业船员的适任性进行技能评估,反映船员在船舶航行中所必需的船舶驾驶、轮机设备维护维修、通信导航等方面的技能水平,从而严把船员队伍质量关,促进船员整体素质及技能水平的提高,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据介绍,目前历年在上海考试注册的船员数量已占全国总数50%,特别是高级船员数量在全国位居首位。在这种形势下,配套建设船员专业人才市场,已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海事局船员管理处处长陈国忠表示,对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来说,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此前,中国在对船员的资格考核中,没有统一的权威“版本”,这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的情况。“目前,在欧洲从事海员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国家都把目光放在中国这个人才大国上。以后有了更权威的考核体制,有利于中国海事人才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也有利于增加中国的"话语权"。”
据悉,截至2008年底,中国拥有海员62万人,其中具有高级海员资格的约18万人。但外派船员仅4万人,约占国际船员市场的4%,居世界第四。根据我国现有船队数量对船员需求量进行初步估测:沿海船队需要船员约23.37万人,远洋船队(含方便旗)需要船员约9.22万人,船员总需求为32.6万人。
目前,国内海船船员适任评估由于种种限制,主要依靠航海院校。但各校的水平参差不齐,在船员评估上有所欠缺。业内人士表示,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国家级的船员评估中心,以规范船员实操评估,促进船员培训机构实操评估的规范化,提高船员的实际操作技能。
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副主任沈晓苏表示,目前,国内外航运市场对高素质船员的需求矛盾越来越突出,提升船员总体素质特别是实操能力,是建设船员专业人才市场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海员评估中心,能够促进海员评估标准的统一,使评估试题库的专业标准化,船员实操能力大步提升,并促进海员实操能力更加符合国际海事公约对船员评估质量的要求,更好地满足航运发展对高素质海员的需求。
另外,近几年,上海船员市场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足之处,诸如假证、假资历现象屡禁不止、船员社会保障不规范、船员外派方式不完善、市场信息渠道不通畅以及高素质船员流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目前船员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不良发展态势。为此,上海近期将成立上海船员服务协会,目前该协会已完成前期调研、可行性研究、会员召集、协会章程起草等工作,正在按照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申请。
此外,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预计,《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将于2011年生效。根据该公约规定,成立类似船员招募中心机构是缔约国政府的职责。因此,上海还将建立船员招募中心,确保海员有机会利用高效和规范的海员招募和安置系统。
北外滩力推“航运金融”
今年是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建设“两个中心”意见两周年,对于上海来说,也是对“两个中心”建设进行提速的关键时期。
一天内密集挂牌签约多个重大项目,让人们看到了北外滩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今后的发展潜力,以及坚持不懈的决心。
本世纪初开始的北外滩开发工程,使这个上海最早的外埠码头向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转身。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面积仅3.03平方公里的北外滩集聚了逾3000家航运企业,当年营业收入约2000亿元;同时,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 howImage('stock','1_600150',this,event,'1770') 中国船舶(' 600150,' 股吧)交易信息平台、上海国际航运信息中心、上海海事局船舶登记中心、上海船员服务协会及国家首批9家航运经纪公司等一系列功能性机构项目,亦已落户此地。
“目前,上海正在打造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今天的揭牌项目,都是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功能性项目。随着这些项目的成功运营,北外滩的金融服务要素将进一步集聚。”上海市虹口区区委书记孙卫国在25日的揭牌仪式上强调,“' 十二五”期间,北外滩航运集聚区需要进一步突破创新。要通过进一步集聚金融服务要素结合等方式,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市场,并使北外滩逐步赢得"国际话语权"。
从2002年起,北外滩航运贸易集聚区发力,到2010年末,北外滩沿江重点功能区域开发建设总面积已达207万平方米,航运机构的集聚也取得了卓越成效。但单纯靠政策和服务,一家家地引进航运企业,比拼数量与规模,路会越走越窄。孙卫国表示,关键在于构筑一条长长的产业链,由此衍生出巨大的财富效应。站在“十二五”起跑线上,北外滩要在航运产业链中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发力点。
目前在全球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城市中,发达的航运金融服务业必不可缺。以伦敦为例,货物吞吐量还不到世界总量2%,但航运贷款、海上保险额占全球15%以上在一流的航运服务“软环境”支撑下,其世界级大港地位至今无人可比。
对此,虹口区航发办主任陆清冬表示,虽然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量已居世界之首,但在航运金融、仲裁、研究咨询等高端航运服务业环节,仍与世界水平存在差距,这种“大而不强”的情况在北外滩身上也可以看到。从这个角度来说,仅有航运企业尤其是船舶物流企业的集聚,并不足以完全发挥北外滩优势,必须在坚持航运功能定位的同时,发展高端航运金融,提升航运服务集聚区的软实力。
因此,这次几大航运重大项目的挂牌或落户,也被虹口区视为向高端转型的起点。其中,多方促力的航运与金融“联姻”,被视作重中之重。当天的仪式上,上海航交所与工行上海市分行、虹口区与上海证交所都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些机构今后将在北外滩开展船舶交易资金清算、船舶融资、航运运价中远期交易清算等方面展开合作,藉此提升北外滩航运服务业的金融含量。“我们希望到"十二五"末,北外滩能够同时兼具航运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双重功能,金融服务业产生的税收甚至可以超过航运业。”虹口区副区长应名勇提出。
据介绍,“十一五”期末,航运服务业在虹口区区级税收中所占的比重已经从2002年北外滩开发初期的3%上升到12%;“十二五”期间,航运服务业区级税收年均增长要达到12%。这一目标之下,“十二五”末,虹口将力争初步形成北外滩繁荣繁华的商务环境,成为上海中央核心商务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