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2 年末启动的一轮“小牛市”已基本成型,那么,市场迫切需要知道的是,它能延续多久?
这是一个兑现何种红利的问题。换句话说,在一个特定周期内,支持市场向上的动力究竟来自何方?它有多大支持力度?
依这样的评判标准,始自2012 年12 月的“小牛' 行情”缺乏足够的红利基础。
在记者看来,促成市场本轮上涨的手法乃至动力仍是老套路:或财政发力,或流动性堆砌。
A 股自2012 年12 月4 日1949 点所谓的“建国底”开始出现一轮强劲的反弹行情,至1 月下旬,沪综指累计涨幅接近20%。
中国股市,货币是市场短期最大的引擎这一观念深入人心。以往的经验告诉人们,货币强刺激往往带来市场大幅上升。
以1 月14 日A 股大涨为例, 当天的上涨原因并不难找:因为资金预期转好。' target='_blank' >证监会主席' target='_blank' >郭树清同一天在香港出席' 亚洲金融论坛时表示,QFII和RQFII 未来会进一步开放和扩大,可将QFII 和RQFII 额度提高10 倍。
届时,QFII 额度将达到8000 亿美元,RQFII 额度将达到2 万多亿人民币,意味着' 股票 市场增量资金2.6 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大约相当于A 股7 年左右的融资总量。
此外,加大投资资金供给的同时,是对融资需求的抑制。两手相得益彰:证监会掀起IPO ' 财务核查风暴,有人预计,如果监管风暴查处严厉,估计排队上市的800 多家企业中近半将被迫撤回申请。
这种流动性堆砌,能否带来长期效应呢?很难。
从QFII 自身而言,获得投资额度只是扩大了未来运作空间,是不是真要出手投资,还得看市场具体情况。
据' target='_blank' >外管局去年11 月公布的' 数据,截至2012 年10 月31 日, 已批准的159 家QFII 额度为335.68 亿美元( 含追加投资额度),这距离800 亿美元的上限还有很大的距离。
再说说财政发力。
有心人看到,从行情兑现的时间顺序而言, 市场逻辑十分清晰:从2012 年9 月开始,稳增长措施重拳出击,规模数万亿的基础设施投资再次掀起热潮。两个月后,一系列' 宏观数据将这些投资效应反映出来时,市场启动了“最后一跌”之后的反弹。
我们看到,此前几个月内,' target='_blank' >发改委批复了一批“稳增长”项目;有关部门取消和调整了314 项部门行政审批项目。这些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经济下行的部分压力,让2012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速出现了小幅回升,逆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恐惧。此后,随着几个月无论是中采PMI 指数还是汇丰PMI 指数,都呈现出走稳乃至回暖的迹象,市场信心得到极大安慰,交易也慢慢变得活跃起来。
而从最新情况来看,2013 年各省、市、县财政资金的投资计划、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已初步敲定,总投资规模令人咋舌。
初步汇总测算,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基调之下,中央和地方预算内投资规模会大幅增加,其中备受关注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有望在2012 年4026 亿元基础上增加350 亿元, 在2013 年达到4376 亿元,同比增幅约8.7%,略高于预期中的GDP 增速。
之所以如此, 还有着一层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由于2013 年是“' 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年,再加上项目投资周期和政府换届效应,2013 年的投资' target='_blank' >高峰将不可避免。有研究机构预测,2012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估计接近38 万亿元,2013 年则会达到45 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1%。
也正是有了如此巨大的财政投资预期,不少机构借此大做文章,对相关股票 和板块进行大力度炒作。
国务院副总理' target='_blank' >李克强曾表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然而,目前巨大的投资和流动性释放,显然只是一种技术性红利,和一般人理解的改革红利相去甚远。
进而言之,来自流动性释放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刺激效应能否持续,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首先,外部流动性的突然释放,其负面效应就是通胀压力的加大。由此引发的政策预期会反过来抑制市场的向上。
国家' target='_blank' >统计局发布的2012 年12 月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12 月CPI同比上涨2.5%,创下7 个月新高,超出此前市场预期,由于通胀上升带来的货币政策变化引发市场忧虑。在国内货币存量较高以及外围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下,随着国内需求端企稳,通胀预期上升,这导致CPI 大幅回升。
通胀的走势取决于经济的走势和流动性的变化,显然今年通胀走高的压力将明显高于去年。
更令投资者忧虑的是,PPI 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0.1%,说明实体经济层面的积极性并不高。
本轮反弹之所以能够持续逼空,就是不断地有资金进场,但是,资金的高歌猛进总会有个结束的时候。一旦数据发生变化,回落自然难免。有最新统计数据已经为此做出注脚:截至1 月11 日,普通股票 型基金仓位平均数突破89% ;同时A 股持仓账户占比跌至32.77%,为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此外,A 股持仓账户数降至5509.22万户,创出近两年来新低。
而在财政政策方面,隐忧更为明显。
在稳增长背景下,去年九、十月以来,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加大、加快,广东、重庆、长沙等省市纷纷抛出了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全国各省市的投资计划累计已超过10 万亿元。
尽管这些稳投资计划更多的是着眼于经济长远发展,但是在地方投资加大规模的情况下,由此带来的债务风险却不容忽视。
两年前,国家' target='_blank' >审计署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 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已达10.7 万亿元,超过当年政府财政收入。而此后并没有统一口径的新数据公之于众,而以各地方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看,地方债务的规模或许将进一步扩大。
常识论之,债务不可能无限扩大。
尽管没有更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但有一条十分明确:为债务危机所预留的“安全边界”正在巨额支出下变得越来越窄。
再看看国内国际,目前世界经济低迷仍在延续,国内国际总需求不足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仍没有得到有效缓和,与此同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也日益加剧——1 月14 日前后中国主要城市遭遇严重空气污染的情形正是长期不重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并进的生动写照。
纵观中国股市历史,尽管在很多时候市场表现脱离于经济基本面,但每每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其前提仍然是对一种巨大红利的兑现过程。比如此前由人民币汇率改革带来的巨大红利;更比如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市场红利;此外,还有加入WTO 带来的入世红利等等,都曾给市场带来稳定且相当时间周期内的可观回报。
然而,由货币的集中释放,乃至积极财政政策“透支式”的刺激,尽管能带来短期的市场反弹,却无法形成一轮持续有力的行情。
改革红利,换言之,让中国经济社会成功转型的制度性红利才是下一轮市场启动波澜壮阔行情的真正动力。这必须建立在真正的改革措施之上,包括经过深思熟虑的 “顶层设计”
和充分的基层实践检验。比如打破国企垄断。拿出诚意来吸引民间资本,放开特许经营的牌照,鼓励多元化竞争。只有打破“玻璃门”和“弹簧 门”,给民间资本设置一道合法的“安全门”,对权力设置有约束的“监管门”才能让增长动力发挥持续作用。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在以往各种红利逐渐远去的时候,“改革红利”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市场动力。也只有重启改革,才有市场持续获得向上的源泉,广大投资者也才能迎来一轮逐步兑现红利的大牛市。
民营企业家宁愿背负着骂名也要变更国籍,这背后释放出一个最直白的诉求,即通过移民来实现曲线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