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表现
2005年7月,分众传媒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10月份,分众传媒宣布以1亿美元收购一家高档公寓电梯平面广告公司——框架媒介的100%股权,以阻击在公寓电梯视频广告占据优势的聚众传媒。2006年1月,分众传媒出资3.25亿美元全资合并聚众传媒,掌握了98%的楼宇广告市场份额,是该市场当之无愧的主导者。
★核心逻辑
分众传媒看透了资本的本性:风险投资讲究的是快速获利,套现退出;资本市场也不欢迎一个细分市场有两个势均力敌的企业。因此,在资本市场的领先有可能会出现先一步、步步先,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局面。分众传媒采取“擒贼先擒王”的策略,先一步抢跑上市,获得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的青睐,进而利诱对手背后的资本力量。由于缺乏资本的长期支持,聚众自然手到擒来。
★案例调研:
在楼宇视频广告媒体领域,分众传媒在中国本土的竞争对手是聚众传媒,分众与聚众背后的资本方分别为高盛与凯雷。可以说,分众和聚众的竞争,背后是两大资本方的竞争。因此,借力资本跑马圈地是分众步步领先于聚众的必备招数。
2003年5月,分众率先赢得了日本软银的投资,注资4000万美元。而到2003年底,聚众才获得上海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注资的6000万元人民币。首轮融资后,双方开始在全国各地特别是上海、广州、北京三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跑马圈楼”从那时开始成为这两个公司的口头禅。
第一轮融资抢先一步后,紧接着2004年4月,鼎晖国际CDH携手国际风险投资基金DFJ等注资1250万美元进入分众传媒;2004年9月,聚众才宣布凯雷基金向其注资1500万美元。
第二轮融资又领先一步后,分众一鼓作气。2004年11月,高盛、3I等宣布投资3000万美元成为分众第三轮投资者。于是在2004年,分众共计融资4250万美元,这是国内广告传媒私募的新纪录,经过2004年两轮大规模的融资后,分众在融资方面已经将聚众抛在了身后。
同时,分众启动了上市进程。虽然坊间传言凯雷正在帮助聚众进行第三轮融资。凯雷中国区负责人赵宁乐观地表示:“我们欢迎分众上市之后把这个市场做大,做大了聚众也有机会。聚众也已经启动了上市程序,我们不会比分众慢多少。”
但结果却表明,在资本市场上棋差一着、慢一步都不行。2005年7月13日,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江南春及其分众传媒显然已得到国际资本认可。融资总金额达到1.717亿美元,创下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首发融资的新高。
迂回进逼,缩小包围圈
江南春虽然在资本市场抢先一步,但仅仅如此,就即刻希望合并聚众显然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事实上早在2003年,分众的风险投资商之一日本软银就曾作为中间人,向虞锋提出分众和聚众合并的建议,虞锋拒绝了日本软银的建议,认为“当时对楼宇电视广告市场的前景还看得不是那么清楚”。但分众的上市显然催化了聚众背后的资本力量,再次提出合并建议的是分众和聚众各自的投资方以及聚众美国上市的主承销商摩根士丹利。
2005年9月,凯雷负责该项目的董事总经理祖文萃邀请江南春和虞锋去其香港办公室。他说:“我是一个投资者,对我来说只要可以把股份的价值拉得越高就越好,所以我扮演了一个桥梁的作用。”此刻,聚众已经向纳斯达克提交了上市表格。在虞锋的时间表上,2006年第一季度正是聚众传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时间。半途而返,对虞锋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抉择。接下来的两个月,合并的谈判还在继续,聚众的上市也稳步推进。
近期推荐:指数
全球十大富豪太太榜单(图) 1'>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雷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