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银行 买固定收益理财 产品,结果给办成了证券公司旗下的一款理财产品,发现后第二天去找银行,结果银行让找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又让找银行,至今损失惨重,又无人解决。无奈,孙大妈找到“安迪帮你办”,希望记者出面帮忙协调、交涉。
理财损失惨重
迟迟没说法
孙大妈今年74岁,去年12月底,她去家附近的某银行想买一款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银行业务人员给她介绍了一个收益率高的理财产品。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她根据要求签字办理了存款,存了10万元。谁知回家一看,银行给出具回单上,根本没有收益率的表述,而是显示她办理的是基金认购委托。
" [热点]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 买房杀价秘笈 "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 稳字当头 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 另类理财辟蹊径 实物保本有风险 "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孙大妈想了一晚上也没想明白,于是,第二天银行一开门,她就找到业务人员,要求退钱。而银行的业务人员的答复是不能退,10万元钱已经转给了证券公司。这笔钱要封闭三个月,三个月后就可以赎回。然而三个月过去了,孙大妈并没有退掉被稀里糊涂认购的“理财产品”,却收到证券公司一纸对账单,显示她投入10万元认购的“理财产品”,当前市值为93376.24元。短短三个月就亏了6000多元,孙大妈闻讯眼前一黑,住进了医院。
孙大妈说,她出院后,不断找银行,银行方面总劝她再等等。谁知拖到了今年6月20日,她再一对账,竟累计亏了1.4万余元。
银行表示协商解决
一定让老人满意
对于孙大妈反映的问题,7月12日上午,记者和孙大妈一起来到了这家银行。一位姓李的负责人听取了孙大妈反映的情况后,复印了银行回单,表示了解一下情况,然后再说如何解决。7月20日,该银行一工作人员回复,老年人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差,这款业务不太适合老年人,为此他们会和孙大妈协商,在合理范围内达到老人满意。
7月27日,孙大妈反馈,25日她卖掉了这款“理财产品”,根据先前双方商定的解决方案,26日银行把损失补给了她。
记者提醒:老人去银行存钱或者买理财产品时最好有家人陪伴,或者可先拿些理财资料回家和家人商量后再做决定是否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