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肖海燕)随着A股接连的暴跌,机构委托理财的业绩也遭到极大的压力,净值纷纷缩水,大量的委托理财产品甚至因市况不好已经走向了清盘的底线。仅仅券商理财产品中,就有24只身陷“清盘”的泥潭边缘。
根据《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在券商集合计划存续期间,客户少于两人,或者连续20个交易日计划资产净值低于1亿元,集合计划应当终止。按照此规定,记者发现不少券商理财产品已快要逼近“清盘”红色警戒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在存续期内的186只非限定券商理财产品,今年平均亏损逾6%。大面积亏损也让24只理财产品临近清盘的边缘。其中表现尤为严重的是国泰君安的“央企50”,其资产规模已少于规定的1亿元。此外,按照8月1日1.0122元的单位净值计算,“中国红新股增强1号”的资产净值已不足9000万元,低于1亿元的清盘红线。
" [热点]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 买房杀价秘笈 "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 稳字当头 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 另类理财辟蹊径 实物保本有风险 "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而实际上,不只是券商理财产品遭遇清盘危机," 私募基金早已现清盘案例。7月,山东" 信托旗下的两只结构化" 私募提前终止。而来自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最近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来,通过公开信托公告宣布清盘的非结构化私募基金至少有21只。
分析师认为,对于近期深陷清盘困局的机构理财产品而言,其主要压力恐怕还是来自于市场行情的萎靡,今年上半年以来,股市持续表现不振,近期A股受美国债务危机影响,更是遭到连续的大幅暴跌,给机构理财产品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一方面是市值的缩水,另一方面在弱市的环境下,持有人不断的赎回,两方面因素联合打击,不少产品已经跌到了监管层规定的清盘底线。
不仅如此,一些业绩不错的机构理财产品同样也主动加入到了清盘的阵营中。数据显示,在已经遭到清盘的私募基金中有14只基金清盘时净值在1元以上。这表示,这些私募产品在清盘时实际已经为投资者获得了盈利。而更值得一提的是,与同期沪深300指数相比,更有11只基金战胜同" 期指数。
对此,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对记者表示,基金经理判断后市行情不好都有可能造成私募清盘或放弃延长已到期的产品,因此,对后市行情不看好或许是这些产品尽管赚钱却仍然遭到清盘的主要原因。2008年在6000点高位之时,知名私募人士赵丹阳就曾因不看好后市将旗下产品进行主动清盘。
产品的清盘对投资者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于临近清盘底线的产品而言,投资者是否该远离从而避免清盘的风险呢?
江赛春认为,清盘的风险关键在与其产生费用和具体的损失,对一般规模不是特别大的私募来说,清盘对投资者的影响比较小,但如果因业绩较差而要面临清盘的产品,投资者必须警惕风险。但就单单清盘这个举动而言,其对投资者影响并不是非常大。
据悉,即便是清盘,投资者也不会全部损失掉所持有的份额,管理人会按清盘前最后一天的产品净值将资金返还到投资者的账户中,至于清盘是否要交手续费及其他费用,尚需看产品合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