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份报告显示,到2005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经达到4246万人,已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人力资源大国。(5月4日《北京晨报》)
何谓“科技人才”?1987年出版的《人才学辞典》所做的界定是:“在社会科学技术劳动中,以自己较高的创造力、科学的探索精神,为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人。”概念大致包含四个要点: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从事科学或技术工作;较高创造力;对社会做出较大贡献。
若将全国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人计算在内,报告提供的数据或许无可厚非。但如果严格按照上述“科技人才”的标准进行统计,那这个“世界第一”到底掺了多少水分?恐怕只有天晓得。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然而去年,我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在第74位。这里面固然存在一个中国人口众多的“分母”问题,但同时应该看到,由于体制、机制原因,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至今相当匮乏,以致连高清电视、小轿车的核心技术等,仍还“卡”在人家手里。这已成阻碍我们实现从“世界工厂”向科技大国迅速转型的一大路障。
就算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确已稳居世界榜首,似乎也不宜将其作为炫耀的资本。因为,这个以数量而非质量为考量标准的“世界第一”,除了拿来给国人做点自娱自乐的“精神按摩”之外,很难说有什么实际意义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