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经济的驱动之下,交通出行领域诞生了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共享汽车等不同细分行业。而回顾2017年的发展,同为共享出行的“家庭成员”,三个细分行业的命运却迥然不同。
共享单车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狂飙突进之后," 悟空租车、3Vbike、酷骑单车、小蓝单车这些曾经风口上的宠儿,终于跌落云端,消失在历史的" 海洋里。
共享电单车还尚未从幕后走向台前,禁令便如雪花般飞来。小鹿电单车不得不退出北京,转而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在深圳运营的优时助动车也于近日宣布暂停业务,收回投放车辆。
而在共享出行家庭成员之中,2017年全年唯有共享汽车保持着快速增长。一方面,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共享汽车的发展;另一方面,资本入场的节奏也明显加快。
在滴滴、美团、摩拜等行业巨头高调布局共享汽车之后,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认为共享汽车已呈现出将火之势,再不入局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10家融资近15人民币
2017年2月15日,小二租车在海口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获得海创资本千万级人民币的A轮融资。从融资金额上来讲,自然远远少于同期的共享单车,但还是打响共享汽车领域2017年融资的第一枪。
可第一枪过后,整个行业又迅速陷入沉寂。纵观2017年上半年,仅有4名玩家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最高不过5000万人民币。相较于" 高昂的车辆投放成本,这一融资速度和金额也使得各位玩家很难快速扩展市场规模。
融资信息" alt="2017年共享汽车融资信息" width="" height="" border="0" />
而进入2017年下半年以来,共享汽车领域的融资节奏明显加快,融资金额也逐渐增多。其中,PonyCar、Gofun、TOGO途歌等共享汽车品牌新一轮融资的金额都突破一亿人民币,PonyCar的C轮融资金额更是高达2.5亿人民币。
一方面,这与共享单车的驱动是分不开的。2017年下半年,经过共享单车的培育,用户对共享汽车这种新的出行方式接受程度自然得以提高;而共享单车的发展逐渐也走向天花板,投资机构需要找到新的项目,共享汽车无疑是诸多优秀的标的之一。
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投资机构进场节奏加快与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共享汽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2017年8月8日,由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其中明确提到鼓励共享汽车的发展。创业者以及投资机构所面临的政策风险正在减小。
而在加快融资步伐的同时,共享汽车的车辆投放规模日益扩大。此前,有业内人士曾向亿欧汽车透露,在这一领域的许多玩家真实投放量一般都在数百台左右,超过一千台的都不多见。
但对于盼达用车、EVCard等拥有主机厂背景的玩家来说,投放规模早已突破一万辆,这也促成了共享汽车整体投放数量的增加。根据官方资料显示,拥有上汽背景的EVCard已覆盖全国40座城市,投放车辆24000台,建设租还网点多达8200个,这无疑在目前各共享汽车玩家对外公布的投放数量中是最多的。
巨头入场,各显神通
普华永道统计的数据显示,未来5年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将以超过50%的增幅继续发展,保守估计在2020年全国B2C车队规模将达到15万辆。也有业内人士预测,共享汽车有望在2018年达到1.8万亿元的市场容量。
各怀心事的行业巨头们也迫不及待参与到共享汽车的游戏中来,摩拜、美团、滴滴等新一代互联网娇子或果断布局攻城略地,或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共享汽车就像一块流着奶和蜜的蛋糕,散发着诱人的气息。
2017年12月29日,摩拜于贵州省贵安新区正式上线摩拜共享汽车,这也意味着此前外界一直盛传的摩拜共享汽车终于落地。据了解," 摩拜单车将在APP上新增共享汽车入口,届时用户将无需切换APP即可使用摩拜共享汽车。
2017年11月,美团点评招聘共享汽车iOS算法工程师和资深Java研发工程师的信息,出现在某互联网招聘平台上。据《中国企业家》报道称,该项业务并没有计划全面铺开,而是计划将在成都一个城市试点运行。可这背后,却是美团点评闯入分时租赁共享汽车市场的重要信号。
相对于摩拜和美团,滴滴在共享汽车领域的布局则要早的多。2017年8月," 滴滴出行就宣布正式进入分时租赁市场,“滴滴分分租”目前已经在上海、武汉、成都三地试运营。
三家互联网新锐企业的代表入局共享汽车,看好者有之,不看好者亦有之。有业内人士认为即便滴滴上线“分分租”之后 ,依旧未能对其它分时租赁玩家产生实质性影响,美团与摩拜的入局更多是象征性意义。
实际上,不管能否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巨头入局的行为本身就说明了共享汽车的春天或已来临,毕竟巨头布局的背后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考量,不可能会进入到一个没有前景的市场。
共享汽车还有两大问题待解
“我们和国内的知名投资机构都聊过,他们对于共享汽车还是处于观望态度,现在都不肯轻易入局。”某品牌共享汽车创始人对亿欧汽车说到。
实际上,梳理2017年共享汽车背后的投资者,几乎看不到国内一流投资机构的身影。反观共享单车,其投资阵营堪称豪华,近乎囊括了国内所有顶尖的投资机构。
从融资金额上来讲,一年全行业15亿人民币的融资也尚抵不过共享单车玩家一轮的融资,何况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汽车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才能跑马圈地。
而从另一个维度来看,网约车硝烟刚起就出现了阿里、腾讯的身影;共享单车从正式上线不到两年的时间,即引来阿里、腾讯两大巨头;而从2013年兴起的共享汽车至今尚未出现AT的身影,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共享汽车的困局,主要体现在以上两个方面。
1、重资产模式,规模难以扩大。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汽车前期投入的成本自然要远远高于共享单车,受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规模难以扩大,这就会降低用户使用的便利程度。
2、盈利问题难解。相对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更加讲究规模效应。可受困于重资产模式,共享汽车经营规模难以扩大,再加上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用户接受程度有待提高,造成了共享汽车至今尚难实现盈利。
有业内人士预测,2018年下半年将是资本入局共享汽车的" 高峰期,现在对各位玩家来说,无论规模大小,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回顾2017年的共享汽车的发展,虽然友友用车、EZZY等共享汽车品牌没有抵挡住死神的步伐,但行业无疑是在稳中求进,整体趋好。而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共享汽车很大程度上会成为交通出行领域最耀眼的那颗明珠。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