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网9月21日讯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存款性金融机构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14751款,发行规模超过11万亿元。而数量井喷只是一方面,收益率的节节攀升更是引人注目的关键所在。根据有关人士的统计,今年与去年发行的同类理财产品相比,收益率平均提高2%左右。理财产品疯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相互攀比的预期收益,真的能如数进入您的账号吗?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近期,国际、国内资本市场波动不断,股市、基金等主要投资市场表现不佳。百姓个人资金集中流入一些新的或较为稳妥的投资领域,使得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水涨船高,一起高涨的还有投资者的购买热情。一位普通投资者李先生说,以前来银行的时候,工作人员会详细地跟你介绍各类理财产品,而如今银行理财产品的负责人只重点接待VIP客户。
“能卖的掉为什么不卖?银行理财产品火是因为客户的需求,而不是银行自己在搞理财产品。”这是在被问及为什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火爆时,某大型银行理财部负责人的回答。
以往银行里随处可见的保险、基金等其他产品的宣传单,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被淡忘了。满眼的银行理财产品俨然成了目前最火的“主角”。记者从多家银行网银上看到,银行理财产品一般都采取滚动式发行,即募集期结束马上会有新的产品面世,基本算是“不间断式销售”。
据发现,各家银行的公告栏里林林总总贴满了理财产品的信息,某国有银行的相关人士透露,他们每天大概会推出4~5款理财产品。当记者询问有没有宣传单时,负责人很淡定地说:“每天都有很多产品出来,太繁杂了,没有宣传单了。”
在陇海路一家银行门口,市民刘阿姨退休后有些闲钱用来投资,平时比较关注银行的理财产品,刘阿姨对记者说,现在买银行理财产品就跟逛菜市场似的,各种不同期限的产品随便挑选,预期收益都很诱人。
今年以来,' 央行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升至21%,这一剂猛药使得银行的可贷资金严重受限。为了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追求利润,银行试图寻求其他方式将信贷资产表外化。同时,央行不断' 加息,人民币一年期定存利率已高达3.5%,银行为了吸引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大幅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去年,30天左右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大约在3%左右,今年平均都在4%以上;今年4月,一年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还是4.4%左右,但如今,一两个月的产品很容易就能达到4.8%。尤其在月末、季末等关键时点,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更是水涨船高。普益财富最新监测数据显示,8月初共有278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其中有213款公布到期收益率且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多款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超过5%。 这个收益算是相当可观了。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还不算最高的。“凡是在银行网银上公开披露的,肯定没有那些不公开信息的收益高。”绿城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换句话说,有些更高的收益,银行并不愿意公开。
某银行理财师刘先生表示,今年货币政策一紧再紧,尤其是“存准金新规”令部分银行几乎“无米下炊”。目前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方向大多都是债券、票据以及银行间票据等,资金面的紧张让拆借利率也一路上涨,这直接推高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
理性看待预期收益率
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除了银行储蓄以外,其他多数理财产品均要用“预期收益”来表示,投资者应注意预期年化收益并不等于实际收益。
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时,会根据理财产品的结构和当时的市场条件给出一个预期收益率。业内人士表示,从理财的角度来说,任何机构或个人对市场走势的判断是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的,理财产品会有一定的可能性实现零收益或者负收益。
从银率网发布的8月份到期的各银行理财产品信息中,记者发现有个别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相差较大。如某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6%,实际收益率仅为0.36%。正所谓“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不能太迷信预期收益率。
另外,一些投资者以为理财品到期,资金就可以打回自己账上。但实际上,到期日与到账日并非同一个概念。一般来说,在理财产品到期后,款项并不是立刻就能打到客户的账上,银行一般会有3~5天的结算时间,然后才会将资金打到客户的账户中。如果遇到节假日,银行结算的时间还要长一些。
对此,有理财分析师建议: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了解所要购买产品的投资方向、产品的风险以及投资币种。投资者一定要在自己了解的基础上去购买理财产品,不能盲目相信理财经理宣传的高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