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我们这里加班都还来不及。”航天恒星空间技术应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恒星)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航天恒星生产的“动中通”卫星
在公司无尘车间里生产的一种墨绿色的T型设备,就是“北斗一号”终端机。 此次通道。 此外,在去年年末的南方雪灾中,卫星网也发挥了作用。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国拥有9颗在轨卫星。 这一切似乎仍离我们很遥远。就像如果不是因为“北斗一号”,普通人也不会知道还有航天恒星这样一家企业,它的主要业务包括了卫星地面综合应用、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和图像传输、卫星通信与广播电视传播。 但航天恒星总经理孙彤并不这么认为,“卫星应用其实深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人们对此的不了解,一部分原因是中国的卫星应用一直处于从研究向应用转化的过程中。而在中国卫星(
“巨无霸”市场 中科院院士朱中梁说,“在全球无缝隙通信、世界新闻电视直播、天气预报、飞机与船舶导航、个人定位、大地测绘与地理信息、海洋信息、工农业状况、自然灾害、空间科学技术研究以及军事活动等领域”,卫星应用无处不在。 “比如说我国的大西北,卫星应用就非常有优势。”航天恒星总经理孙彤说,由于西北地广人稀,铺设光缆的成本就会很高,“完全可以通过卫星通讯为当地群众提供诸如远程教育等信息服务。” 据报道,航天科技(全球卫星产业总收益从1996年到2003年以平均每年13%的速度持续增长。来自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2006年全球卫星产业销售收入已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卫星应用占60%。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此前说,这个数字预计到2010年有望达到1600亿美元。 这个产业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国内市场总值不过100亿元。据知情人士透露,航天恒星去年的年销售额超过亿元,其全资控股公司要求其在未来两年内的业绩连续翻番,但“卫星应用业内像我们这样的企业也没几家”。 2007年年末,张晓强指出,我国必须以应用为中心,推进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为此,国家发改委、国防科工委印发了《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具有产业化前景,且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以企业投资为主的重大卫星应用项目,应给予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同时指出,要通过政策环境建设,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发展卫星应用产业。 另外国家还要求卫星应用的地面设备,到2020年要实现80%的国产化。据孙彤介绍,目前国内使用的设备80%以上由国外进口,国产不足20%。 孙彤说,卫星应用产业链可以粗浅地分为设备制造和运营服务两块。“像我们这样做技术研发、终端产品生产的,许多都具有航空航天背景,”他说,“事实上相对于设备制造而言,运营服务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国外权威机构统计,2010年在全球卫星应用1600亿美元的产值中,将会有70%由卫星服务业创造。 产业化悖论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会长郝为民一直认为,我国卫星通信的商业化转型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