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市场里中小' 股票 的风仍在吹,虽然近来小了点。现在的中小股票 越来越有了围城的味道:城里的人心惶惶,想出来但又不愿出来;城外的人心惶惶,想进去但又不敢进去。于是乎各自纠结着,试图寻找种种理由和迹象,来勉力说服内心残存的信念。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跟“势”作对总是会输得头破血流。所谓的“势”有两种,第一种“势”是大环境大背景大格局。基本面决定了大方向,与其作对那是不识时务,落败是必然的下场。如果说在经济高速成长期,“金融+周期”是最大的第一种“势”,那么在经济转型期,则是“消费+新兴”取代前者成为最大的第一种“势”。这意味着2006年以来宏观周期、策略择时、行业轮动的“自上而下”传统投资模式,需要逐渐让位于细分领域、商业模式、经营战略的“自下而上”选股模式,管理学相较于经济学的重要性不断上升。
第二种“势”是渐渐失去理智的' 大众情绪。流动性和投资者行为放大了波动的幅度,与其作对虽然会有惨胜的几率,但须得一直抵御时间和内心的痛苦煎熬。关于流动性的分析框架早已汗牛充栋,但如何找到拐点在时间上的精确定位,则是个近乎无解的问题。至于未来改变投资者情绪和行为的事件,那更是属于“黑天鹅”的范畴。所以,我一直无法回答诸如“' 创业板涨到什么时候多少点是个头”的问题。改变第二种“势”的力量,一定是来自于现有预期之外的冲击因素。若非如此,则早已改变。
投资者当下的重要任务应该是甄别和厘清哪些是值得付出的真爱,哪些只是逢场作戏的欢愉。' 业绩好的' 个股创了新高,但创新高的个股不一定都有好的业绩,业绩是考虑是否持有的重要理由。当然,对于业绩的理解,不是简单地询问今年每股收益多少钱,而需要找到驱动业绩持续增长的核心要素。既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买东西的时候,总是先看看质量如何,然后才关心价格,那么为何我们在买股票 的时候总是忘了问公司的质地,而总先问估值和是否有消息呢?
大部分人希望自己能每次都第一个发现新的概念、新的热点,这跟希望自己每次买彩票都能中头奖一样。其实,把赌注下在小概率事件上是危险的行为。
回到第一种“势”,若已成则必然长久,否则不足以称为“势”。完全值得用前面50%的涨幅作为成本,观察和确认“势”的真伪,换取往后3-5倍的收益:看看安防、油气、装饰,这样的例子早已不胜枚举。 (作者单位:' howImage('stock','1_600109',this,event,'1770') 国金证券(' 600109,' 股吧)' 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