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4日,由国家' 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浦江创新论坛”在沪正式开幕。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与会人士围绕“经济全球化与自主创新”、“改革体制鼓励创新”、“资本助推创新”、“中国商业模式革新”等话题各抒己见、献计献策。业内专家表示,自主创新是一场“寂寞的长跑”,中国要想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到“强国”的转变,打造自己的“苹果公司”,就需要在体制激励、资本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着力,系统地完善国内创新的软环境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创新之路”存在多重瓶颈
在当天的论坛上,多位专家都指出,自主创新是中国经济
发展接下来必须要直面的困难,也是绕不过去的“坎”。浦江创新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表示,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了创新高度密集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全球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产业创新发展突飞猛进,各国在积极抢占全球中心地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破解发展难题的共同重大战略选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国际金融危机使这一课题变得更加紧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希望在创新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十二五"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发展的主线。”徐冠华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就是创新,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中国科技体制经历过几次改革。这些改革为科技创新增添了新的动力,推动我国科技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 target='_blank' >万钢指出,随着世界创新密集时代的到来,科技对产业发展起着更加关键的作用。
浦江创新论坛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根据欧盟委员会2010年发布的《欧洲中小企业国际化》报告,在创新全球化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如果不能自主创新,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就无法最大限度地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在全球化中只能处于外围和边缘,充当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世界工厂”。
虽然对创新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不过,在目前的中国,自主创新仍然是一件各方都感到“棘手”的事情,而真正靠创新实现价值、获得财富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那么,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瓶颈到底在哪里?对此,徐冠华总结了四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创新自信心不足。“面对创新事物,很多企业习惯反应是"国外已经做了几十年,我们怎能干成?"或是"国外没干过,我们肯定干不成"。这种思维定势阻碍了创新。回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我国处境非常困难,仍然创造出"两弹一星"的奇迹。这种突破禁锢、勇于创新的自信心应该继承和发扬下去。”
其次是对创新的政府定位认识不足。徐冠华表示,创新包括技术的创新,还包括管理、金融、物流、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中国生产的圆珠笔卖到国外,价格是一元人民币一支,而国外生产的则卖一美元一支,两者相差7倍。在这一元人民币中,我们又包括了引进技术、进口材料。如果中国掌握相关关键技术,能自己生产具有先进水平的滚珠、油墨,就可以增加附加值,扩大制造环节的利润空间。同时,我们更应当看到,产品链环节上,圆珠笔设计、营销、物流、品牌完全为国外公司占有,我们无利可言。所以,归根结底,我们全部只有2分-5分钱的利润。”徐冠华表示,这样的案例说明,创新不仅仅涉及高新技术产业,也关系到传统产业;不仅仅涉及制造的环节,也涉及整个产业链环节。国家科技的阳光不仅要惠及高技术产业,也要惠及传统产业;不仅要惠及大企业,也要惠及中小企业。因此,政府应当把建设有利于创新的硬、软环境作为主要任务。
第三是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不够合理。“现在,我国科技人员以及大学教师、医务人员晋升的基本标准是获得了多少奖励、申请了多少项目、发表了多少文章等等,这在知识界造成了思想混乱,也就是"指挥棒"出了问题。”徐冠华表示,正常的评价制度,要将评价的重点与承担的责任相适应。举例来说,评价教师首先看书教得怎么样,评价医生首先要看病看得怎么样,而非其他。此外,对面向市场和面向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评价标准应有所不同;面向市场的,按其实际效益来评价,即看技术的市场转化效果;面向基础前沿研究的,组织国际同行,用国际通用标准,对论文质量(而非论文数量)评价。
徐冠华还认为,目前中国缺乏宽松的文化氛围,制约了年轻人的创新能力。“我们习惯于教导孩子,在家要听父母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这种"乖孩子"的教育理念,培养出来的可能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师,却常常缺乏创新能力。”
科技领域也需要“改革开放”
在制约“中国式”创新的多个因素中,体制的束缚被业界普遍诟病,并认为这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万钢表示,当前中国实现自主创新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科技和经济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没有真正确立,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难以支撑经济大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例如,中国一些高科技产业领域存在“出口依赖”问题,对国内自身的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支撑不够。“我国的风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经是世界最大,但90%的市场依赖出口。其实,我国对可再生新能源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但由于市场推动不够,就导致了面向国内市场的系统集成及综合利用的能力不足。”万钢说。
而在原始创新方面,万钢也批评了现在国内科技界在重大科学问题上缺乏原创思维,主动提出先导性研究方向、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能力较弱的缺点。“"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基础研究、前沿探索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其基本原理和研究方向还是由国外科技界提出的,不能不令人担忧。”
此外,我国科技领域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需求的问题,科技资源短缺与闲置的现象并存,投入的效率不高,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亟待改革。同时,我国科技创新的环境还不够完善,自主创新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科技评价体系不完善,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在万钢看来,目前,改革国内科技体制已是“迫在眉睫”。比如说,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主体的能力建设;推进协同创新,加强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包括落实财税金融政策、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及造就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等等。
与万钢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耀辉。“为什么科技教育领域不能像经济领域那样同步发展,或达到世界最好的水平?我认为,这与不开放、封闭、没有引进外来资本等有很大关系。如果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引进外资的结果,为什么科技教育领域不能引进合作,带来改革开放的效果?”王耀辉表示,目前在中国,科技教育仍然是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在他看来,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该放开在科技教育领域的诸多限制,允许竞争,允许尝试不同的方式,这样中国的科技和教育才能拥有蓬勃的生命力。“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引进国际元素、对外开放,像招商引资一样来搞教育;二是放开对民营企业限制,让更多人办科技和教育,并重视他们。”
除了科技体制亟待改革,在经济体制中,也应该有针对创新的包容性态度。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认为,当下的经济体制应该更推崇包容性增长,而非“GDP至上”的发展理念,政府和社会应提升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及包容。
厉无畏表示,现在政府对国有大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明显大于中小型企业,而支持力度的欠缺,就造成了中小型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不够。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政府要公平地给予各种类型的企业同等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支持社会上的小额贷款公司和社会' 公益性基金的建立和发展,让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只有形成这样公平公正合理的气氛,才能形成这个行业的创' 新动力(' 310328, ' 基金吧)和保持活力。
同时,要给予企业一定的时间去创造和体现自身价值、并将创新实现产业化。创新需要时间,也需要机遇,但是前期准备时间无法预估,因此政府和社会的包容与支持,对于营造创新环境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包容性创新增长引导的机制下,贯彻“优胜劣汰,奖惩有法”的准则,并且重视信息共享、协助、互动和对人才的终身培养,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机制。
厉无畏还指出,应该重视文化产业的创造性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把文化产业建立成支柱型产业,而中国现在的文化产业仍旧比较薄弱。文化产业的创新可以增加整个产业的附加值。他举例分析,“日本动漫文化产业带领日本的很多其他产业走出困境,中国应学习这种模式,大力发展创新型文化。”
“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中央投入年增长20%以上,从2006年的80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046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到7062亿元,其中企业研发的投入达到了74%。
“政府一直说鼓励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并计划每年的研发经费达到GDP的2.3%,但实际上这根本没有实现。据统计,现在这部分资金支持只占GDP的1.8%。而且这些经费往往被掌握在各个部门手里,钱发到各个部门、各个司局,司局又发到处长手里,并没有完全送到企业手上,因此政府应该想想办法,通过更好的方式,让这笔科研经费用在"刀刃上"。”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表示,政府要真正把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政策落到实处,减少中间环节,放大政策杠杆。
资本是创新的“主动力”
中小企业作为创新的重要力量,资金缺乏一直是一个“顽疾”。在本届论坛上,如何为中小企业“输血”,使它们敢于尝试创新,也成为行业人士探讨的重点。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呼吁,国内应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一方面是政府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就是需要资本市场,尤其是需要风投具有更强的投机性。“市场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风投的投机性不高。”王元如是说,现在国内有700多家风投,掌握了大量资金,“但85%风投的都是在后端投资。因此为了中小企业能够创新发展,风投的投机性应该有待提高。”
上海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刘小龙也表示,中小企业创新破局需要健全金融体系的支撑,资本应更多地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
刘小龙表示,虽然我们国家现在有大量的风险资本,但是这些风险资本多数倾向于在后端对企业进行支持,而不是在前端。美国的硅谷有30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它们与硅谷银行之间的合作营造了一个极好的支持性环境,从天使基金到风险资本到PE,整个纳斯达克的环境都是为这个创业群体服务的。而中国的4000万家小企业几乎得不到任何金融服务,包括银行贷款和资本金投资。如果未来' howImage('stock','1_600663',this,event,'1770') 陆家嘴(' 600663,' 股吧)能够为张江以及其他所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服务的话,就必然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作为中国经济的中心,上海目前正处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其中,' howImage('stock','1_600895',this,event,'1770') 张江高科(' 600895,' 股吧)技园区被视作这场创新战役的“主阵地”,其一举一动格外引人关注。
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target='_blank' >丁磊看来,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园区应“汇聚最前沿的科技产业和研发机构,汇聚最活跃的创新、创业力量,汇聚最强劲的金融资本、交易力量,汇聚最创新、最有效的服务体系。”事实上,近期,张江高科一系列动作也正是朝着这个目标而去的。
“高新产业区不等于高新技术的产业区,高新园区要打造一个真正内在的创新动力,更应该转向以市场的力量和资本的力量来打造张江高科技园区。”丁磊表示,张江过去的发展,政府主导的痕迹较为浓厚。但未来还是要靠资本的力量,发挥民间社会资本的作用,这是培育张江园区创新土壤的一个关键。
据了解,张江马上要推出“OTC非上市股权交易中心”,有了资本投资和市场需求,企业的创新想法可以在交易平台上交易,投资商又能在这个交易平台上找到投资方向。丁磊表示,OTC市场是张江金融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在整个科技金融战略上,园区将以加快完善多层次科技金融资本市场体系、构建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发展多层次企业征信担保体系为主要路径,汇聚各类科技金融产品,形成科技金融生态链。
比如,张江通过建设多层次科技金融交易平台,满足投资者和融资者的共同需求。通过发展OTC交易市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投融资链。通过汇聚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加快实施中小企业集合债等措施,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有效地促进资金、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
与此同时,张江园区还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打造了几款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比如张江集团投贷宝、' howImage('stock','1_601398',this,event,'1770') 工商银行(' 601398,' 股吧)启明星计划、' howImage('stock','1_601328',this,event,'1770') 交通银行(' 601328,' 股吧)科灵通系列产品。同时,以张江小贷为代表的各类金融机构还在不断谋求合作、探索开发新的金融服务产品,争取不断完善各种资本市场产品。
此外,张江集团凭借对园区企业的熟悉与长期跟踪,建立了最详实、最具可信度的企业征信数据库,以长期深入企业的基层组织小贷公司等为载体,为企业提供了相关的中介服务,成为企业与资本对接的重要桥梁和信息流动渠道。同时,张江还成立了自己的信用担保中心。担保中心实行“政府资金投入、法人化结构管理、市场化手段运作”模式。园区将通过资源聚集、政策聚焦,把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支持政策结合起来,加快组织制度、产品、服务和运营管理体制创新,开发并汇聚各类科技金融产品,构建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加快完善多层次科技金融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形成科技金融生态链。
未来需克服技术壁垒
除了自身的努力,中国的自主创新还要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贸易壁垒。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世界上少数上游发达国家对中国采取的遏制政策,主要是针对技术出口管制、贸易技术壁垒、资产投资审查等。此外,还有来自跨国公司的市场压力。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战略已不仅仅局限于创新链的某一个环节,而是围绕创新链和创新体系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布局,研发、生产、销售齐头并进。
根据浦江创新论坛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外资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全球前10大轮胎巨头全部来到中国,控制着中国75%的市场份额,外资品牌手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化妆品、饮料外资品牌市场占有率达80%。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经济资源在全球配置,创新的资源向新兴国家流动。全球500强企业,已经有346家在中国建立了研发机构。”万钢表示,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实力快速提升,我们引进技术的门槛和要求会越来越高,遇到的技术和贸易的壁垒也越来越多。
对此,中国高新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坦言,目前我国的创新发展速度很快,但国际化方面仍是我们的弱项。“我们现在缺的是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和经验。”
企业与政府研究所所长路风认为,经验恰恰是不能流动的,只有自己去体验才能获得。“所以这就是我说的要在全球化条件下体现在产品形式上的技术、说明书上的技术、能够写出来的技术等。”他表示,自主创新的意义在于,只有通过自主创新,中国企业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才是' 竞争优势的源泉,这就是为什么自主创新是必须坚持下去的立国之本。
来自美国兰德公司资深经济学家霍华德·沙茨就贸易规则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中国要通过贸易进行更好的规管。“创新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在一些新产品、新观点、新思想诞生的时候,是需要有一些规则对其进行保护的。“中国的创新体制很好,但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中国的专利项目非常多,但我觉得还是有可能进一步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