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监管剑指“恶意”揽存产品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本报记者 高改芳 银行近期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业内人士认为,在为客户提供投资机会的同时,理财产品在销售过程中还存在着值得投资者注意的问题。如果忽视这些问题,投资者的收益可能会低于预期。有关部门已对那些“恶意”揽存产品加强监管。首席经济学家11日表示,期限只有几天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可能引发资金在银行系统内的不正常流动,应加以规范。 <img border=0 alt=银行市场周刊 src="http://img.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本报记者 高改芳

银行' 理财产品近期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业内人士认为,在为客户提供投资机会的同时,' 银行理财产品在销售过程中还存在着值得投资者注意的问题。如果忽视这些问题,投资者收益可能会低于预期。有关部门已对那些“恶意”揽存产品加强监管。'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target='_blank' >连平11日表示,期限只有几天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可能引发资金在银行系统内的不正常流动,应加以规范。

<a银行市场周刊 src="http://img.hexun.com/2011-05-20/129793707.jpg" width=104 height=90>银行周刊:
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支付行业或迎寒冬 银行业2011年八大星闻 收益全线超5% 银行卡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利率市场化或令银行少赚一半 和讯网信用卡频道正式上线

理财产品销售的“小把戏”

8日,某大型国有银行位于上海的某网点,开始营业不到两个小时,两款期限分别为30天、60天,收益率从4.5%-5.0%不等的理财产品就卖完了。

不仅如此,这家网点的客户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少手里有上百万元资金的客户,干脆在9月30日就买了从10月10日、11日才开始计息的理财产品。“他们担心到8日再来买不到。”这位客户经理解释道。

为留住客户和存款,银行玩了一点“小把戏”。

“我们接到监管部门通知,不允许银行在月初、季初冲时点。所以,所有银行没有从1日到7日开始起息的理财产品了。客户可把理财资金做个7天通知存款,正好8日到期,到时再买理财产品。”上述网点的客户经理对客户表示。9月30日是不少理财产品资金转至投资者账户的日子。大多数投资者想用这笔钱购买新的理财产品,以实现投资“无缝对接”。但由于上述因素,很多投资者只好选择只比活期存款利息略高的7天通知存款。

实际上,在一些小银行仍能买到从1日到7日起息的理财产品。“那位客户经理那样说完全是为把存款留在自家银行,应付存贷比考核。”某股份制银行资深理财师说,购买9月30日售出的、10月10日才开始计息的理财产品的资金在这段时间内将按银行活期存款计息。

对“恶意”揽存产品加强监管

总部位于上海的一家银行的资深理财师介绍,有关部门对银行发售理财产品的监管在加强,而且主要集中在一些“恶意”揽存的产品上。比如,有些银行在月末发行的所谓年化收益率6%以上的超短期理财产品。为绝大多数投资者所不了解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期一般要两天,资金要在理财产品到期后的两天才会转到客户账户上。所以号称期限为两天的理财产品,资金占用周期通常会有六天,但只有两天计息。

“照此粗略估算下来,这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不过2%左右。所以监管部门目前主要通过"窗口指导"方式限制此类理财产品发售。”该理财师透露。

瑞银证券研究报告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分流居民储蓄存款,改变资金流向。仅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就超过8.5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7万亿元的发行量。

银行个金部负责人在谈到银行理财产品时表示,不应“妖魔化”银行理财产品。银行搞“银信合作”,是弥补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缺失;银行放一些' 信托贷款,本质是投一个'私募债,是因为中国私募债券市场不发达。从客观上讲,银行理财产品还是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不错的投资渠道。

连平认为,目前存款利率已在一定程度上市场化了。虽然有关部门没有明确宣布存款利率上限完全放开,但是一些银行采用大规模发行理财产品的方式使银行成本大幅度提高。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数据不给力+业绩风险初现 A股中考将直面普跌现实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