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心愉
当“资产池”模式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节节攀高,当外界看不清池子里的资金到底如何流动,当“短钱长投”成为了基础盈利手段,当银行拍着胸脯保证不存在单笔交易的收益风险时,越来越多人开始担心,黑箱子里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否正孕育着一场系统性风险。
“这就像个小的庞氏骗局。”某理财机构首席营销官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些业务一直处在上升期,银行池子里的资产也没有极度恶化,所以理财产品运行总体良好。”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但该人士也向记者指出“资金池”模式的风险。他表示,这种模式下,风险不在利息,而在本金:如果在“短钱长投”过程中一旦出现“短钱”资金链断裂,或者在系统风险下银行的池里出现了“有毒资产”,那么,整块业务都将面临崩盘的风险。
据他侧面了解,有小部分银行的池子里“已经有了脏水”,比如把理财资金投向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或通过' 信托平台投向房地产等,由于这类标的企业一般情况下难以获得银行信贷,因此通过理财产品渠道获得的资金收益率也会相应提高,但其风险也无法评估。
根据此前财新《新世纪》周刊的报道,银行理财产品还“染指”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的负债中,就有' howImage('stock','1_601939',this,event,'1770') 建设银行(' 601939,' 股吧)发行的40亿元理财产品。
此外,某商业银行的一位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银行部分理财产品的高收益,源自购买了同业更高收益率的产品,或者以更高收益率拆借给同业。他称,这种“滚雪球”的现象在金融同业中并不罕见,这一同业的范围并不只银行,还有与保险公司之间的拆借。
然而,在一片质疑声中,上述首席营销官却看到了“资金池”模式的意义,称此为“中国金融长期以来垄断体系下的一次市场化突破”。他表示,在垄断的金融体系中,往往是国有企业或“关系户”享有优质资源。但当银行理财产品突破了传统的存贷业务而开辟了另一个体系里的“存”与“贷”,这其中,银行的利润减少了,普通客户的收益率上升了。
在利率市场化尚未放开的时候,银行理财产品似乎成了一道开胃菜,让储户拿着钱去银行,享受的不再是清一色的收益率。在此情况下,银行发生了“存款大搬家”,似乎也就不足为奇。
事实上,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银行业仍然实施利率管制的时候,当时较高的通胀水平和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的崛起,成为了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导火索。该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因不受利率限制,其发行量由1975年的37亿美元飙升至1979年的452亿美元。
虽然30多年前的美国银行业与当前' howImage('stock','1_601988',this,event,'1770') 中国银行(' 601988,' 股吧)业的情况并无必然联系,但“通胀”、“不受利率限制的资金非风险收益体系”以及“产品的天量发行”这些元素却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重合。数据显示,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在2005年发行量仅0.2万亿,2011年前8个月,这一发行量已飙升至11.82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