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简称“华为”)终端业务部门出售计划再添变数。
10月6日,华为终端营销工程部部长陈崇军向本报记者透露,就在最后胜出的两家公司给出最终报价、双方进入细节谈判之时,受瞬间恶化的全球金融走势影响,不排除该笔交易暂缓的可能性。华为将在本周内给出答复。
华为方面表示,暂缓该笔交易不会影响华为现金流,目前华为现金流充沛,并且终端业务利润率胜于系统设备。
当天,道琼斯指数近四年来首次跌破万点大关。事实上,华尔街的动荡,不仅影响着这笔近40亿美元规模交易的走向,同时也可能左右华为有史以来第一笔最有可能兑现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计划的命运。此前华为对其终端业务整体资本运作所设计的多种路径选项中,上市就是选项之一。
华为终端业务是在今年上半年传出出售消息的,最多时有20多家竞购方,到“十一”黄金周前确定美国私募股权公司贝恩资本(Bain Capital)及银湖(Silver Lake)最终入围。
最多出售超过50%股权
“我们双方都正在评估目前的金融形势,看是否是一个适宜的时机。” 10月6日,陈崇军向记者确认,就在黄金周之前,最后胜出的两家美国私募股权公司贝恩资本(Bain Capital)和银湖(Silver Lake)都已明确给出最终报价,“应该说对方给了一个令人满意的价格”。
“目前的金融形势会影响到对方对金融杠杆的运用。”陈崇军说,目前谈判进入僵持阶段,本周内华为会给对方最终答复。双方仍在争取达成这笔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外资私募参股计划,但考虑到大环境不排除该笔交易“暂缓”的可能性。
华为方面否认了“一次性付款”是决定该笔交易成败的原因。陈崇军表示,贝恩资本和银湖目前仍在坚持9月26日作出的理想报价。他还透露说,华为对此次移动终端业务出售设定的股权上下限是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最多会超过50%,“具体多少由投资人自行决定”,华为并为此次交易聘请了摩根士丹利进行相关协助。
戏剧性的变化来自于最近一周以来突然加重的华尔街金融风暴,让竞购方“能借用的杠杆手段有限”,这成为导致谈判由明朗突然转向僵持的直接原因。所谓的杠杆手段是指,竞购方在参股时一般会邀请其他资金方共同加入,以解决融资的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贝恩资本成立于1984年,资产25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收购' 基金之一,其历史表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杠杆收购”高手:投资模式大部分基于一种被称为“俱乐部交易”的资金手段,即当投资家们没有足够的资金量来驾驭一起大型的投资并购案时,通过联合投资来达到快速融资及风险共担的方式。
有分析人士认为,不排除受上半年以来全球金融环境恶化,“逼退了”部分原本有兴趣机构,从而也影响到了贝恩、银湖的后期杠杆运作。
事实上,10月6日,有外电表示,不少候选投资者基于受美国经济衰退的悲观预期以及信贷成本递增的影响,将于近期重新思考亚洲并购交易,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华为终端出售一案,另外还有电讯盈科的出售计划。
华为对此未予评论。但陈崇军透露说,历史上曾经对华为终端表示浓厚兴趣的国际私募基金一度高达20多家,“华为从20多家里选择淘汰至5家,进入最后一轮的是这两家。”
华为终端估值几何?
华为终端业务,究竟价值几何?
“我们并非是要卖掉华为终端业务,‘华为终端’也并不仅仅是指‘华为手机’”,陈崇军澄清外界误读。
“我们不是一个手机公司,我们自认为是一个业界领先的网络终端领导者,我们的手机收入目前只占了终端业务部门的30%-40%,未来五年手机收入也不会超过50%。”他一再强调说,华为终端业务包括五大产品线:除了手机之外,还有移动宽带(无线数据卡为代表)、固网终端(ADSL MODEM为代表)、融合终端(无线固话为代表)、以及视讯终端(机顶盒、视讯会议终端为代表),正因为是脱离传统意义上的“纯手机公司”,华为终端业务在销售额及利润增长上,呈现了良好的卖相。
华为公司向本报透露了其终端业务最近几年的总体业绩表现:公司2003年开始正式进入终端领域,2006-2007年间,年销售额增长达到72%;2007年,华为终端订货额26亿美元,实际销售收入为22亿美元;2008年,预计订货额将达到 40亿美元,实际销售收入将达到37亿美元。
华为方面表示,终端业务部门的财务报告经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进行审计,已提交给竞购者,但公司方面没有具体披露详细的华为终端“净利润率”表现,但据业界人士估计华为终端净利润率将超过10%。以此估算,华为终端2008年的净利润约为4亿美元。
与手机业翘楚诺基亚作比较,诺基亚2008年第二季度全球销售额为208.7亿美元,净利润为17.5亿美元,其净利润率为8.38%——华为略高于诺基亚。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