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金融脱媒的大势下,银行理财产品高速增长:在投资领域,银行理财产品填补了无风险、低收益的银行存款和高风险、高收益的股权类产品之间的空白;在融资领域,银行理财产品帮助银行腾挪信贷资产,节约贷款额度。然而,这一新兴业务的风险不容小觑,监管部门三令五申,最近则叫停了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矛头直指变相高息揽储。此外,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调整的也是为了加强对理财产品等银行表外业务的监控。长期而言,银行理财业务必将在规范中可持续发展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叫停”短期理财产品
今年以来,' target='_blank' >银监会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短期化趋势始终保持高度关注,监管程度则趋于严厉。
6月末,银监会纪委书记' target='_blank' >王华庆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座谈会上指出,理财产品短期化趋势明显,预期收益率持续攀升,甚至引发部分银行间的恶性竞争,个别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有变相高息揽储之嫌:“由于今年以来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以及存贷比监管要求使商业银行流动性趋紧,部分商业银行为争夺存款,获得信贷空间,抢占客户,特别是在月末、季末等考核时点大量发行超短期或短期高预期收益类的理财产品,利用募集期和起息日的时间差达到增加存款余额的目的,有些理财产品的清算期过长且不计利息,导致收益率被夸大;还有个别银行不计成本地开展"价格战",通过用其他收益来源弥补的方式兑付客户预期收益。”王华庆当时“点名”某股份制银行的一款超短期高预期收益理财产品,产品期限只有4天,销售起点为5万元,预期年化收益高达7.5%—8%。“此类产品的发行将进一步激化行业间的恶性竞争。”王华庆说道。
9月末,银监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要求,“不得通过发行短期和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在月末、季末变相调节存贷比等监管指标,进行监管套利
;应重点加强对期限在一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杜绝不符合监管规定的产品。”11月11日,新上任的银监会主席' target='_blank' >尚福林在银监会2011年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强调,“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规避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套利”。随后便传出银监会口头通知银行在2011年年底前不得发行1个月内到期的理财产品的消息。
此外,已经颁布并将于明年起实施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中有商业银行“不得违反国家利率管理政策变相高息揽储”、“不得无条件向客户承诺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率”、“不得承诺或变相承诺除保证收益以外的任何可获得收益”等禁令。
据悉,有变相高息揽储嫌疑的理财产品有两种具体情况:一是理财资金未进行实际投资,而是直接通过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按产品预期收益进行兑付,即“高息揽储”;二是理财资金进行实际投资,但当收益存在缺口时,银行通过直接划拨方式或其他渠道的盈利来填补该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缺口,即“违规转移内部收益”。
“从9月的"加强管理"到11月的"不得发行"1个月内到期的理财产品,可窥见监管部门对短期理财产品的态度。”' howImage('stock','1_600999',this,event,'1770') 招商证券(' 600999,' 股吧)分析师谢亚轩表示,银监会这次出台严厉措施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打击商业银行的变相揽储行为,“每到月末、季末,银行出于存贷比等监管考核的需要,会调整理财产品的资金募集期和产品到期日。银监会叫停一个月内的理财产品,会增加银行揽储的难度和成本。”
据中邮证券分析师王博涛保守估计,1个月以内的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在2780亿元左右。
“商业银行的公司客户和同业客户对资金流动性管理的要求较高,因而对短期产品的需求远大于长期产品。保守估计,过半的公司客户和超过八成的同业客户的需求会受此影响。”谢亚轩估计道。
盛世普益监测的数据显示,10月份,71家银行共发行了1512款个人银行理财产品,较9月减少了263款,降幅为14.8%;其中,1个月以下期限产品发行量为407款,比9月减少了235款,降幅达36.6%。根据' howImage('stock','1_600030',this,event,'1770') 中信证券(' 600030,' 股吧)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商业银行10月份共发行1个月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761款,比9月份的991款减少23.2%;发行规模约为0.9万亿元,比9月下降27%。中信证券对中资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非保本、偏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统计结果还显示,1周以内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从9月的3.61%降至10月的2.39%。
“禁止1个月以内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会给部分银行年末考核增加难度,但银行已有所准备。长期来看,此举有利于降低银行经营风险,使银行理财产品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 howImage('stock','1_601788',this,event,'1770') 光大证券(' 601788,' 股吧)分析师沈维表示。
防范系统性风险
谢亚轩指出,银监会叫停1个月以内银行理财产品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防范系统性风险。
王华庆在年中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座谈会曾指出:“由于资产池类理财产品采取滚动发售、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的运作模式,银行可获得一定的期限利差。因此,部分银行相继建立起资产池,将各种期限、各种类型理财产品募集的理财资金集合后投资配置多种资产的资产池进行集合运作,导致多个理财产品同时对应多笔资产。由于不能实现一一对应,单个理财产品无法实现成本可算、风险可控,无法进行估值和测算投资收益……同时,资产类理财业务支付给客户的收益也是按事先约定的预期收益率兑付。”
“随着单一信贷资产标的理财产品的监管加强,银行理财产品以资产池的运作模式为主。银行通过滚动发售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持续募集资金,通过期限错配溢价、流动性溢价、信用风险溢价来获取利润,从而管理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利差和流动性。但在资产池运作模式下,银行要用长期的资产来匹配多个短期产品,无法实现单笔产品的独立核算,蕴含的风险会相应增加。当资产出现亏损或收益率较低时,短期理财产品无法找到亏损对应的归属,核算会产生问题。”谢亚轩表示。
“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理财产品短期滚动发行,对应的是中长期的信用扩张。在这一部分互相对应的资产负债之间,存在较显著的期限错配的风险。银行无论是在监管机构要求下被迫或者在时点上主动将这一部分信用创造重新计入一般的存贷款,都会带来较大的基础货币需求,吸收大量的流动性。”中银国际分析师' target='_blank' >李涛表示。
因此,《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做好对每个理财计划的单独核算和规范管理:对每个理财计划所汇集的资金进行规范的会计核算;为每个理财计划制作明细记录,覆盖资金募集、投资过程、各类标的资产的明细、到期清算的全过程;为每个理财计划建立托管的明细账;每个理财计划对应的投资资产组合实现单独管理;计划终止时,应准确地计算每个理财计划单独兑现的收益。
中信证券分析师黄晓萍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与投资标的的对应将迫使银行更多地进行短期投资,这可能会降低理财产品收益率;理财计划单独核算将提高银行的理财成本,进一步压缩其盈利空间。
“长期来看,商业银行可能会通过调整理财产品期限来应对,如开发跨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因此,在利率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停发1个月以内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长期影响不大。”王博涛表示,由于1个月以内的银行理财产品大多投资债券与货币市场,停发此类产品短期内将对货币与债券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但由于理财产品的到期日期比较均匀,影响应该会逐步显现。
影响货币供应量
“目前,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企业与居民投资渠道日渐丰富,分流了企业与居民存款,使货币供应量有所低估。”' target='_blank' >央行《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如是指出,其中,银行表外理财资金就是一种创新型金融工具。2011年9月末,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余额为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275亿元,同比增长45.7%。
其他创新型金融工具还包括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前者包括' 信托公司、租赁公司、证券机构、保险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活期和定期存款。央行称,其与整个金融市场运行联系紧密,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流动性水平基本一致。2011年9月末,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为2.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499亿元,同比增长31.9%。后者是指住房公积金中心通过受托银行归集的、沉淀在受托银行的公积金存款。这部分存款能够在支取时或以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形式构成对实体经济的货币供应。2011年9月末,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余额为6992亿元,比年初增加1130亿元,同比增长39.0%。
考虑到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规模较大,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较大,' target='_blank' >人民银行自2011年10月起将这两类存款纳入M2统计范围,并于本月首度公布了新口径下的M2增速2011年10月末,M2余额为8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
在上海证券分析师胡月晓看来,央行修正M2统计口径,就是为了加强对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监控。
“在负利率的宏观背景之下,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类理财产品加速了存款的分流。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10月份人民币存款下降2010亿元,同比少增3618亿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类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不断攀高,尤其是信托类、外汇类、债券投资及结构类理财产品的推出加快了存款流失的速度。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对资金的吸纳能力可见一斑。”胡月晓表示。
据谢亚轩介绍,按照本金和收益是否保证,银行理财产品可分为保本型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属于银行自营业务,一般计入资产负债表;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属于银行代客经营的中间业务,一般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不计入资产负债表的部分不在存贷比的考核范畴内;即便是计入资产负债表的部分,银行会将其计入设立在同业存款项下的单独资金托管账户,而同业存款不纳入M2的统计范畴,也不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
东方证券分析师' target='_blank' >金麟指出,非保本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发行类似于直接融资。“就整个银行体系而言,非保本型信贷类理财产品发售的会计影响是个人存款表外化以及贷款的表外化,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都因此收缩。但在信贷额度管控环境下,这种收缩就提供了新的贷款额度,而银行会充分利用这一稀缺资源。新发放贷款造成贷款与存款同时增加。最终的结果是银行贷款、资产与负债规模都不变,而个人存款转换为企业存款。”金麟表示,“对保本型信贷类理财产品来说,产品发售对银行体系的会计影响是存款不变,贷款转为金融投资(可供出售或持有到期),总体资产负债规模也不发生增减。但在大量信贷需求未被满足的信贷额度管控环境下,由此新派生出的信贷额度会立即被使用,于是,银行的贷款不变,但存款与资产、负债规模都有所增加。”
金麟还表示,信贷类理财产品资金流向企业,形成一般性存款;而非信贷类理财产品,不论投向债券、股票 、利率、汇率或是商品,资金都是流向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形成的是同业存款。
“在季末,银行理财产品大量回流至M2的统计口径之内,造成货币供应量的较大波动。”谢亚轩表示,“扩大统计口径后的M2已经考虑了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影响,预计今后M2的波动将更为平滑。”据他测算,在新的M2口径下计入有关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后,2011年10月末的M2增速达到15.78%,对M2的“扰动”为2.78个百分点。而在M2口径调整前,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对M2的“扰动”从2007年年底以前的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逐渐扩大至1.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表外业务的回表可能导致流动性比信贷增速所显示的更紧。银监会在2010年8月发文,加强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要求商业银行在2010年和2011年将表外资产转入表内,并按照标准计提拨备和资本;2011年1月再次发文,要求将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表外资产转入表内,原则上要求信托贷款余额按照每季度至少25%的比例予以压缩。同时,对于未转入表内的信托贷款,信托公司应当计提风险资本。这些' 规范性文件促使银行此前迅速扩张的表外业务开始了回表的进程。
“信托贷款的回表主要体现为商业银行资产项下的信托贷款回归为表内的贷款,而在负债方则由原先表外的负债转为表内的其他负债,主要是不计入M2的对同业负债。这种回表造成的一个统计结果就是信贷增速较M2增速加快。”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虽然我们没有信托贷款的存量数据,但是通过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新增数据可以看出,去年下半年以来信托贷款新增量与此前相比显著下降,反映出回表的进程应该按照银监会的指引节奏进行。”据中金公司的估算,截至11月初,今年由于信托贷款回表造成的贷款虚增大约为6000亿元。
彭文生称,银行表外业务回表的另一方面体现为银监会对票据贴现的管理。“银监会要求票据到期后不许延续,导致企业通过票据贴现的融资被迫转为贷款,这从今年以来尤其是在第三季度,新增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减少可以看出。与信托贷款回表类似,这部分贷款的增加纯粹由于融资方式从贴现转为贷款,并不会导致相应的M2增加,因此,也夸大了贷款增速。”彭文生表示。
中金公司分析员毛军华表示,银行理财产品的积极意义在于缓解高通胀下的负利率,并推动利率市场化,总体上,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利大于弊,未来银行理财业务仍然需要监管部门鼓励发展。
“从居民和企业的实际存款成本来看,各种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水平已经远超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我国存款的利率市场化已经事实性展开。”民生证券分析师表示。
“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中,有相当大比重是债券、同业资产等利率敏感资产,而这些资产都已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且多以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定价。
这意味着作为存款替代品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价也将跟随市场利率的波动而波动。银行理财产品对存款的替代作用不断加大,实质上是一个变相的渐进式利率市场化过程。”毛军华指出。
金麟指出,银行理财产品发售是可控的利率市场化,原因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售价格和规模都由银行主动确定。“虽然银行理财产品规范化以及中国利率体系租金的逐步减少,将会压缩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发售获得的收益,但理财业务仍然是受到利率市场化和脱媒化影响最小的业务之一。负债脱媒是未来银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而理财产品的机遇能够为银行受到的冲击提供对冲。”金麟表示。
民生证券分析师指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过程和步骤,应与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结合,其原因在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涉及到资金价格的自主浮动,进而通过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变化影响宏观经济的诸多指标。
“在货币政策紧缩的条件下,资金需求旺盛,利率市场化推行的初期阶段很可能带来资金价格的上扬,其结果一方面可能会抑制资金需求,反而加大实体经济资金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过高的资金价格和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会带来"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加大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隐忧。”民生证券分析师表示,“因此,在货币政策紧缩的时候,利率市场化需要和降低存款准备金、加大公开市场投放等政策相结合。同时,可以考虑在存款端逐渐放大利率上浮的幅度,参考同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利率,对存款利率做同方向、小幅度调整,从而扩大银行体系对资金的吸收和配置能力,理顺资金价格,提高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 howImage('stock','2_000776',this,event,'1770') 广发证券(' 000776,' 股吧)分析师沐华表示,从发展趋势来看,脱媒效应将持续体现。他建议有关部门在规范吸收存款方式的同时,适当放开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如放开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定价,或在当前贷款趋紧的背景下,放开贷款利率下限,从而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