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企业正面临一场严酷挑战,未来硅谷的希望或在替代和清洁能源开发上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威廉 米勒(William F. Miller)在11月14日举行的2008中关村(' 000931,' 股吧)论坛上称,未来硅谷的发展将集中在替代能源和洁净能源开发。
米勒教授说,IT(信息技术)行业仍会是硅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整个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加上IT市场挥别了快速增长的时代,IT企业正面临一场严酷挑战。低端产品的价格战十分激烈,高端服务技术的争夺也在所难免,而合并是面对这种情形的必然趋势。
这一趋势在近几年来已经初现端倪。2002年,美国著名的计算机制造商惠普(HP)公司并购了全球最大的计算系统供应商康柏电脑公司(Compaq)。合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削减成本,优势互补来加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2006年,网络搜索巨头谷歌公司(Google)又以16.5亿美元收购了在线' 视频分享网站You Tube公司,You Tube期望从Google的广告和搜索技术中收益,而Google也借此机会抓住了成长迅速的在线视频带来的机会。
此外,全球化也会给IT企业带来新的合作和投资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米勒教授认为,未来硅谷的发展将集中在替代能源和洁净能源的开发上。
因为能源和环境问题是目前国际关注的焦点,当今社会迫切需求清洁能源技术来缓解传统能源对环境造成的沉重压力。而硅谷创新型的经济模式,则赋予了它在高科技领域里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前,清洁能源技术在硅谷所占份额并不大,但上升势头迅猛。据统计,2006年,硅谷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额度就由5000万美元飙升到近3亿美元。同时,这一行业的就业率也有大幅度的提升。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是生物工程。从2008年第二季度的投资报告看来,用于生物工程技术的投资已跃第三位,占到总投资额度的14.61%,仅次于软件及能源。
硅谷的湾区已经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生物工程技术公司。它们的研究范围不仅限于生物技术,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将其与纳米技术、IT技术相融合。
米勒教授表示,这也是未来硅谷转型的一个方向。正是硅谷多元化的高科技研究,使得这种学科间的渗透成为了可能。
米勒曾任斯坦福大学的副校长兼教务长。他的职业生涯一半在商业领域,一半在学术领域。早在1968年,他就参与了风险投资机构梅菲尔德' 基金的创立。2000年,他与人合著了《硅谷的优势》(The Silicon Valley Edge)一书。
米勒对中国也颇为熟悉。早在1976年就访问过北京。此后30多年中,他做了许多与中国相关的工作。2008年,米勒还与人共同主编了《大中国的创新诉求》(Greater China's Quest for Innovation)一书。
此次中关村论坛由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为国际高科技创新区域提供一个加强信息交换、增进相互了解、推进技术经济合作的国际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