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疯狂的扩" 张建“生态”,到投身更加烧钱的IP争夺战,乐视这是疯了么? 砍砍砍:乐视转身大文娱 贾跃亭的“生态”神话被资金击垮以后,乐视接下来的动态受到各界的密切关注。而目前,乐视最终决定:" 乐视网的未来业务重心应该放在电视上。围绕这一调整,乐视视频、" 乐视影业等兄弟业务都面临着重新定位。而对于其他边缘业务该砍的砍,该扔的扔。 乐视也宣布进军大文娱市场,阿里、腾讯你们怎么看? 大文娱第一招:软硬件整合 据《证券日报》报道," 乐视网CEO梁军表示,乐视网将对组织架构重新进行调整,将电视端的运营团队与乐视网的团队做整合,未来整个上市公司的业务全部以电视大屏为主。 也就是说,乐视的大文娱板块是建立在硬件上的——乐视TV。 这就走到了小米的路子上了。“不依赖硬件利润,而是靠互联网软件服务收费”,这是小米的商业模式。不过,这个模式的成功有太多前提:首先是,硬件厂商要有足够多的钱抗住亏损,第二,要有足够多的销量才能支撑着这个模式的实现。 无需笔者再扒看乐视的家底了吧。 软硬件绑定的桎梏 那我们再看看乐视电视的市场状况。起初乐视的玩法就是典型的价格屠夫,把电视机的行业价格拉到低,这一点跟当年的小米也是一条路子。不得不说,成果显著,但远不足以谈现象级:2014年销量为150万,2015年销量超过300万,2016年的销量近600万。而且,乐视在今年上半年出现负增长,而在第三方家电数据统计机构中怡康给出的今年“6·18”当周彩电销售数据显示,乐视电视在今年“6·18”销售额表现同比去年下滑了57%。 或许乐视没有考虑到软硬件结合的瓶颈和弊端:软件系统由于硬件层面的互相竞争关系,无法在其他硬件厂商中推开。也就是说,乐视获取大屏用户的方式只能通过销售电视的方式。这从一开始就注定其增长速度是有限的。 大文娱第二招:加入视频网站的内容争夺战 其实,并不能说是乐视加入视频网站的内容争夺战,而应该说是乐视重回视频网站的内容争夺战。 乐视做视频内容是带有光环的。乐视早期以做版权分销起家,并以超低的价格购入了大量的正版影视剧,2012年时的数据:50000多集电视剧、4000多部电影,拿到了国内大约70%的热门电影、电视剧的独家网络版权。 不开源,痛失机会 但是乐视在随后的几年里,专心“画饼”,建乐视生态,错失了视频内容争夺的黄金时期。如前段时间热播的《人民的名义》、目前大火的《我的前半生》电视剧为例,在腾讯视频、" 爱奇艺、优酷土豆、搜狐视频、PPTV、" 芒果TV等几乎所有视频网站上都能看到,惟独在乐视电视上看不到。 难怪乐视的DAU上不来。CEO梁军在接受网易记者采访的时候也坦言,乐视前几年在移动端就落后了,想翻盘非常难,乐视网在移动端与" 爱奇艺、腾讯的差距太大。他透露:乐视移动端的DAU(日活跃用户数量)是爱奇艺、腾讯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同样花一个亿买版权,腾讯、爱奇艺可以卖两个亿,乐视可能只能卖五千万,入不敷出。 频繁丢失优秀内容 不仅没有新进优质内容,乐视今年还丢掉了竞争力最大的体育方面的内容。今年2月28日,亚足联官方正式宣布解除与" 乐视体育为期四年的赛事转播权利,由体奥动力接手亚足联旗下所有赛事在中国大" 陆地区的全媒体版权和信号制作权,包括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决赛、亚洲杯及亚冠联赛等赛事。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