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2011年银行理财业务爆发式增长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2011年11月11日,新上任的主席在银监会2011年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强调,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规避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套利。 在201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已接近2010年全年水平,而发行规模已超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涉及债券类、票据类、类、打新股、类基金等多方面,理财收益率多为同期储蓄收益率的1至2倍,曾经有浮动收益产品的收益率高达20%以上,几乎达到民间借贷利率允许的上限标准。银监会为防范银行过度依赖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2011年11月11日,新上任的' target='_blank' >银监会主席' target='_blank' >尚福林在银监会2011年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强调,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规避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套利

在201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已接近2010年全年水平,而发行规模已超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涉及债券类、票据类、' 信托类、打新股、类基金等多方面,理财收益率多为同期储蓄收益率的1至2倍,曾经有浮动收益产品的收益率高达20%以上,几乎达到民间借贷利率允许的上限标准。银监会为防范银行过度依赖短期理财产品揽存,进而可能造成存款在月初、月中、月末大幅度振荡从而诱发流动性风险,专门针对银行理财产品密集出台一系列整顿措施。

2011年6月底,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个销售流程进行规范和控制之后,7月初,银监会又下发一份针对银行理财业务进行规范的会议纪要,要求商业银行对包括理财资产池中涉及委托贷款、信托转让、信贷资产转让、监管套利的票据以及高息揽存、银银合作等在内的违规行为进行自查和整改。9月末,银监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要求,不得通过发行短期和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不得在月末、季末变相调节存贷比等监管指标,进行监管套利;应重点加强对期限在一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杜绝不符合监管规定的产品。

点评:

银行理财产品是银行创新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银行新业务的重要增长点,商业银行普遍重视该业务的发展。2011年无论是发行量还是全行业的规模都呈现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显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截至10月份的发行量就已在去年的基础上翻倍。由于绝大多数理财产品期限都在3个月甚至30天以下,存量则要小得多。但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余额相较M2余额也已达到4%左右的水平,显示由此而形成的影子银行体系已具一定规模,将对银行体系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银行理财产品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作为理财产品供应方银行拥有较强的销售动力。2011年我国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银行资产负债两方面都面临较大压力,贷存比普遍上升,为增强竞争力、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普遍积极发展理财产品。二是作为产品需求方的投资者购买意愿强烈。理财产品可以取得更高的利息收益,且本金通常得到很好的保障,因而成为通胀高企和其他投资渠道匮乏情况下比较理想的投资工具。

理财业务是我国金融创新的重要增长点。银行理财业务以灵活多变的产品形式,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复杂多样的金融需求,理财业务规模的快速发展就是有力的证明。银行理财作为我国银行业在现有体制下一种自发的金融创新,不同于美式金融衍生品过度膨胀的创新,本质上有着完全不同的风险特征,是应目前中国经济金融发展之需而生。理财业务是传统银行向现代综合服务银行转型的有力抓手,是亟待发展的核心增长点。同时,也不能把理财看作为一项单纯的业务创新,它将决定和影响银行业资金流向,是反映银行竞争力的标志。

银行理财业务既是牵引机,又是缓冲器,将对利率市场化改革产生推动作用。目前不少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价是参照Shibor利率确定的,普遍高于存款利率,应该说是存款资金的真实价格,这实际上冲击了银行存款利率的上限。事实上将对利率市场化进程形成了较大压力。

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也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有些表外项目也存在潜在风险。为此,监管部门出台了相关规定,为有效化解风险奠定了基础,监管部门应本着“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更好更快发展”的监管思路,在发展中不断解决理财产品市场的问题,提高产品层次,研发定制产品、专属服务、附加增值咨询服务等,逐步缩小与外资银行产品的差距,促进理财产品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

点评人:' howImage('stock','1_601988',this,event,'1770') 中国银行(' 601988,' 股吧)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宗良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苏渝:重启“T+0”制度越早越好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