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美国10大银行对金融科技数年来的投资分类统计看,目前脱颖而出的杰出Fintech公司,背后都有美国银行巨头的身影。比如区块链里知名的R3,数据分析领域里的新星Kensho,财富管理中的领头Betterman 和Motif。
【编者按】对比中美两国,在拥抱金融科技方面,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走在前面, 百度、" 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成为中国Fintech生态圈的绝对主力,最终中国四大银行选择与之结盟。但美国不一样,自从2012年,管理资产规模前10的美国大行,总共参与56家Fintech公司72轮风险投资,共投36亿美金。对比很明显," 美国银行在金融科技投入方面,显得更为积极主动。 蔡凯龙评论: 中美的Fintech生态圈各有特色,其中一个明显的差异在于生态圈里主力军的不同。 中国各大互联网公司携技术和流量优势,趁着中国金融体系还不够成熟完善的机会,纷纷跨界涉足金融。百度、" 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简称BATJ,成为中国Fintech生态圈的绝对主力。 在开始阶段,BATJ和中国的银行是竞争关系,倒逼银行奋起直追;发展到现阶段,双方都意识到各自在技术、用户、风控、资金和监管上的优势无法取代,于是纷纷走向融合。 近期BATJ分别和工农建交大行合作结盟,这是预料中的水到渠成之事。 相反,美国的科技巨头并不热衷跨界金融,根本原因在于动力不足。因为美国金融体系成熟、金融监管完善,以及美国科技业本身利润相对高。再加上美国科技业企业有着聚焦和专注的传统风格,谷歌、亚马逊和脸书等科技巨头并未成为美国Fintech生态圈的主力。 但是美国金融业出乎意料地也没能成为Fintech的主力。 Fintech天生具有创造性破坏的基因,这样的“异类”很难在传统金融体系萌芽、发展壮大。基于此,推动美国Fintech发展的重任,落在众多创新中小金融科技公司肩上。得益于良好的创业和融资环境,聚集在纽约和硅谷的美国Fintech公司百花齐放、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银行巨头并没有缺席这场Fintech盛宴。与中国同行们选择和互联网巨头公司合作的方式不同,美国银行业更多是投资创新金融科技公司。 从美国10大银行对金融科技数年来的投资分类统计看,目前脱颖而出的杰出Fintech公司,背后都有美国银行巨头的身影。比如区块链里知名的R3,数据分析领域里的新星Kensho,财富管理中的领头Betterman 和Motif。 笔者曾经参访几家知名的纽约和硅谷孵化器,都能看到美国各大银行常驻在孵化器内风投机构的足迹,可见他们对体制外创新投资的重视程度,这点值得国内同行借鉴和参考。 以下为编译内容: 虽然2017Q1的投资次数有所减少,但是在过去5个季度里,有4个季度都有超过10亿美金的风险投资投到Fintech的初创公司。 美国的大银行和所属的风险投资机构,一直都是Fintech生态系统中活跃的投资者。我们用CB Insights(一家全球著名的风险投资资讯公司)的数据,呈现资产前10大美国银行2012年到2017年的今天(6月8日)对Fintech的投资。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