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Uber的问题比想象中要大,从打车公司向科技巨头转型是否太晚了?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当下,Uber正忙于四处灭火,而高潮则出现在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面对投资者重压后宣布辞职。 <BR /> 外媒分析指出,打车应用鼻祖Uber最大的问题在于其商业模式,后继的首席执行官会面临这样一个艰难的现实,Uber更像是一家出租车公司,而不是科技巨头。以下为文章概要: 对于下一任Uber首席执行官而言,公司面临的问题要比想象中的大。 当下,Uber正忙于四处灭火,而高潮则出现在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当下,Uber正忙于四处灭火,而高潮则出现在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面对投资者重压后宣布辞职。
外媒分析指出,打车应用鼻祖Uber最大的问题在于其商业模式,后继的首席执行官会面临这样一个艰难的现实,Uber更像是一家出租车公司,而不是科技巨头。以下为文章概要: 对于下一任Uber首席执行官而言,公司面临的问题要比想象中的大。 当下,Uber正忙于四处灭火,而高潮则出现在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面对投资者重压后宣布辞职。此前不久的一份报告指出,Uber的企业文化存在问题,为成为首家应用无人驾驶汽车公司而犯下诸多错误。当然,Uber所存在的问题远不止于此。 当然,即使在想方设法度过难关的同时,Uber还得解决一个根本性的弱点,这一问题在其商业模式中暴露得愈发明显。 Uber在技术方面可能很出色,但不像谷歌(微博)、Facebook、苹果或亚马逊,其技术被证明不是一条有效的护城河,打车领域仍有不少后起之秀涌入。在全球范围内,Uber有几十家竞争对手,而且在很多市场,这些对手还占据更大的份额。 即便Uber解决了所有问题,其也难以配得上近700亿美元的估值。作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创企业,Uber似乎被高估了。野蛮人已经站在Uber的门口,其急需打造自己的护城河。 卡兰尼克上周最初表示要离开一段时间,并表示其公司必须进化到“Uber 2.0”,意识到必须对公司文化进行彻底的改变。 不过,尚不清楚Uber能否从毛毛虫蜕变成蝴蝶。 Uber早期投资者米奇·卡珀尔(Mitch Kapor)上周表示,该公司现在已经是背靠墙,没有任何继续犯错误的空间。今年2月份,卡珀尔联名致信Uber,谈及该公司有毒的文化。卡珀尔上周还暗示,卡兰尼克回归的前提是其真正致力于“Uber 2.0”。 设想如果有灵丹妙药治好Uber的文化,下一步则是搞好其业务。 Uber最初的方法更像是短跑冲刺而不是马拉松。卡兰尼克原本认为,Uber凭借更多资金以及前期获得市场份额,能先发制人地消灭竞争。因此,他采用过度积极的管理策略,注重速度而不是品德,结果终点线迟迟未出现。 消息人士称,Uber仍认为自己拥有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数据科学,其每单成本仍低于竞争对手。如果Uber是正确的话,其在持久战中能获得优势,或能经得起竞争对手长时间的缠斗。鉴于Uber以及其竞争对手都不是上市公司,谁也不知道到底谁成本更低。 作为Uber在美国的最大对手,Lyft在部分重要指标上正在加速缩小与前者的差距,但其获得的投资要少得多。Lyft发言人称,该公司在市场数量上与Uber一样多,在大城市的价格和服务速度也旗鼓相当。据市场研究公司TXN Solutions称,从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Lyft在美国打车市场份额从10%增长至25%。该公司还趁着Uber不断爆出负面新闻,继续扩大战果。 Uber服务在郊区以及通勤城镇的服务要好于Lyft,但后者也在发力,在过去的四个月中增加了150个市场。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是两家公司重要收入来源,而Uber称其已经在美国实现盈利。 在中国这一重要的市场,Uber完全退出。Uber继续在全球市场积极推进,但是这一增长也成本不菲。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亏损7.08亿美元,营收为38亿美元。 某种角度来说,Uber仍具有优势,打车的整体需求仍在增长。该公司称,今年第一季度完成订单量为上年同期的三倍。即使身负硅谷最臭名昭著公司的标签,Uber具有发展动能以及72亿美元现金储备,依然足够保证其生存。危险在于Uber高达680亿美元的估值名不副实。 谷歌、苹果、Facebook以及亚马逊都不是行业的开拓者,但他们拥有领先技术和基础设施。苹果品牌以及其软件令其拥有定价权,从而获得巨大利润。谷歌搜索和广告技术比对手高出一截。Facebook借力网络效应,随着越来越多人加入,其使用量也在增加。亚马逊尤其擅长打造云服务,并已经开始向其他客户销售,获利不菲。 至于Uber,除了现金,其品牌声誉受损,应用则被广泛抄袭。此前,Uber还能骄傲地声称,其拥有最大消费群体,最多司机,基于此能创造最大的生态圈,而这个生态圈辅以高质量工程技术或将创造无可比拟的用户体验。 现在,数量占优势的竞争者熟练地抢走消费者和司机,这暗示打车市场远没有那么光鲜亮丽,利润丰厚。Uber或许就只是一家巨型出租车公司。 无人驾驶汽车将成为Uber的护城河,帮助其拥有科技巨头的地位,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有大量理由相信,Uber竞争对手反而会得到这种优势。 Uber急需改革,但其也面临巨大的机遇。即便Uber能改变自己命运,该公司董事会、雇员以及投资者会质疑,从打车公司向科技巨头转型是否太晚了。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揭秘to G模式:中介像VC一样看创业媒体、找项目,青睐精英创业者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