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获悉,根据调查显示,国人依旧热衷于节俭和储蓄:六成以上受访者崇尚“尽量节俭”的消费观;八成以上受访者将月收入的10%以上用于储蓄。
以上是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和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2012年1月在全国31个省区市调查的结果。
专家对此表示,政府民生投入不足,说明在国民收入第二次分配时,居民所得极少,迫使居民用自身收入来支付本应由政府支出的开支,客观上挤占了居民消费,并从心理上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预期,导致储蓄率偏高。
调查
收入主要用途 购买生活用品
本次调查显示,在面对“每个月收入的主要用途”时,受访者选择的项目主要是“购买基本生活用品”、“文化、娱乐、休闲消费”等。
去年9月,王丰升任北京某大学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他的月薪因之增加了近1000元。“请了六七个同事吃饭,花了1000多元。”王丰说,“如果是前两年,估计那顿饭七八百元就够了。”
过去这一年,王丰觉得物价涨得挺明显,以至于他在北京的收入得回到安徽老家的小镇上才能“花得开心”。年底回老家时,王丰的姐夫和十来个同乡在县城餐馆招待王丰,“十五六个‘硬菜’再加一个猪头,这规格在当地得叫‘设宴’了,总共才600多元钱。”
王丰的姐夫新买的帕萨特,二手的,证都办下来还不到八万元,看着也挺神气,就是开起来费劲,路上遇见人老远就得按喇叭,不使劲都按不出声,就算 按出声来,那音量跟打开车窗喊一声“看车”也差不多。王丰去年给自己的车交保险费那天,因为价格比前年涨了1000元钱还着实郁闷了一下,但在体验过姐夫 的廉价车后,他略感慰藉。
其实对于王丰来说,每年数千元的社交费用和交车险的费用差不多,“工资主要还是用于吃饭、买生活用品、还房贷,再有就是孩子。”王丰说。
调查
超八成人至少储蓄10%月收入
“平心而论,我觉得涨价对平常过日子影响不太大,况且物价也不会一直猛涨。我本以为新年之后饭馆会调价,但没想到没涨,不过料发生了变化。”王丰回忆说,一次他在常去的饭馆吃饭时,夹了一筷子牛肉放到嘴里后,发现酸汤肥牛里垫的是黄豆芽,原来配的是金针菇。
本次调查中有共计94.8%的参访者表示,自己每个月的食品消费支出不超过当月消费总支出的50%。然而,就职于北京市某中学的刘淳老师是个例外,他说他每月花在吃饭上的钱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超过80%。
寒假前的那个学期里,刘淳每个月的收入是3500元,妻子在一家社区医院做护士,工资与他相差无几。“白天吃单位食堂,晚上回家做饭,很少去饭馆,商场里的衣服不降到二折以下我们不买,网上的衣服超过200肯定不要。”
刘淳说他的工资水平在北京中学教师里不是最低的,而他的这种消费方式要是被同事得知,他们也一定不会感到惊讶。
花钱少还因为要存钱。事实上,刘淳夫妻每个月除约2000元的餐饮消费外,其他收入几乎全部存起来。
这种重储蓄、轻消费的现象在本次调查中并不少见超过一半(50.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将月收入的10%-30%用于储蓄;超过三成(34.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每月的存款额超过收入的30%,其中更有1.4%的受访者会把月收入的80%放进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