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先生最近手头上有一笔余钱,存银行拿利息觉得收益低了,所以决定购买一款短期理财产品,在挑选具体的产品时他发现,与前段时间相比,不少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有了下降。由于平时对财经信息比较敏感,他很快联想到信贷环境和货币政策。“最近" 央行宣布存款准备金下调,也对理财市场产生了影响?”
“降准”拉低理财收益率?
年内首次“降准”的消息已经尘埃落定。央行决定,从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准”会带来哪些影响?昨天的股市已经有了反映。在“降准”利好刺激下,沪深两市大幅高开,多个板块表现抢眼。
与“降准”对股市产生利好不同的是,理财市场的反映表现为预期收益率的降低。从多家银行近期或即将发售的理财产品看,与以前发售的产品相比,预期年化收益率下降的迹象已经显现。此前,很多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最低的也有4.5%,现在不少则跌到了3.5%以下。
“前几天我看到一款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还有5%,现在却降到了4.8%。”向来比较关注理财产品走势的魏先生说,这样的降幅还不是最大的,他还看到一款理财产品,收益率前后相差1.5%。
外币理财产品也同样有了下降。如一款澳元产品,预期收益率从3.3%跌到了3.1%。
“理财产品之所以出现了收益率下降的情况,与"降准"不无关系。”业内人士认为,这次“降准”传达出一个信号,未来的信贷或许还会宽松一些。而作为与资金供应息息相关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自然在“降准”影响下会随之下降。
预期收益率并非越高越好
在很多人眼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越高,结果得到的收益也相应就高一些,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前几天,一部叫《夺命金》的电影上映,片中有一个老太太就是看中了一款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结果没多少时间就出现了大幅亏损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并非只是电影里的场景,在现实中也在发生。最近有媒体报道,节后某国有商业银行一款高净值客户专属理财,到期时净值只有0.8356元,巨额亏损近16%。报道还称,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系列产品同样几乎全线亏损,亏损最严重的一款产品亏损幅度超过50%。
“很多投资者在挑选理财产品时,往往以预期收益率来决定是否值得购买,而实际上,理财产品作为投资产品的一种,收益和风险总是成正比。所以,高收益往往意味着高风险,片面看中高的预期收益率,并非真能得到高收益。”从事理财产品销售多年的业内人士周先生说。
需要提醒的是,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信息,了解产品风险,并考虑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千万不要只盯着预期收益率,以防出现买了白买,甚至还亏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