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陈清渊出生在厦门马塘村。马塘村被称为“瘦马塘”,虽然三面环山,但是却藏不住水,一到旱季,水井基本上都是见底。要是赶上年景不好,颗粒无收也是经常发生的事。
卖罐头、八宝粥、花生牛奶,他愣是把一个连厂房都没有的小厂做成了百亿的食品帝国,并把破烂不堪的村庄打造成了“厦门第一村”,他就是银鹭的创始人陈清渊。
1958年,陈清渊出生在厦门马塘村。马塘村被称为“瘦马塘”,虽然三面环山,但是却藏不住水,一到旱季,水井基本上都是见底。要是赶上年景不好,颗粒无收也是经常发生的事。
久而久之,当地形成一句顺口溜“有钱不借马塘人,有女不嫁马塘郎。”
人穷志就短,所以在马塘村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孩子念完小学就回家务农。”为啥?一是家里孩子多没钱交学费,二是山里的孩子淘气,坐不住板凳,一翻书就头疼。
大哥早早就不上学了,种地、放牛、喂猪,直到30还找不到媳妇,不出意外,陈清渊也将不起后尘。
不过8岁那年,村里来了个老道,非要拽住陈清渊给算一卦。没有想到这小子上来就抽了个上上签,卦曰“靠山吃山,必成人龙”。
父亲很高兴,决定把孩子好好培养,“只要你想读书,砸锅卖铁也要送。”陈清渊也争气,愣是冲破魔咒,在村里一口气念完初中,并于1973年秋天顺利考入县一中。
可是,当时上大学是采取推荐制,而陈清渊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所以那种好运是不可能降临到陈清渊头上的。
不过,陈清渊已经创造了历史。作为马塘村第一个高中毕业生,他一回到村里,就无可争议地当上了大队会计。
陈清渊是个热心肠的人,谁家有事他都帮忙,“帮孤寡老人到5公里外提水,给小孩补习功课,帮大队的文书算账......”
转眼到了1985年" 夏天,马塘村赶上了百年不遇的涝灾,引发了严重的泥石流,一下子把出村的路全都堵死了。大伙心急如焚,因为“漫山遍野的荔枝全烂在果园里。”
要说上过学的就是不一样,陈清渊在果园转悠了一下午,扭头就去了村委会,“我们可以办一个罐头厂,自己加工这些水果。”大队书记双手赞成,“外边的罐头销量很高,要是咱能生产,就一定能找到买家!”
就这样,陈清渊拉上大哥还有其他十多位个村民,凑了1.8万,创办了马塘村第一家食品企业——兴华罐头厂。
没有厂房,就用村里种蘑菇的房子凑合。没有水,就到12公里以外的古宅水库引水。没有电,陈清渊就自己买来发电机发电。此外,还组织村民修建了一条800多米的水泥路……。
不过,最难的还是技术,虽说陈清渊是村里学问最高的,可上学也没学过咋做水果罐头啊。怎么办?有样学样呗!出村一打听,“晋江有个罐头厂,据说产品都卖给台湾!”
陈清渊二话没说,背着干粮就去了晋江罐头厂。“我是马塘村的会计,村里也想办个罐头厂,来跟您学学。”厂长一听,这哪跟哪啊,直接关门送客。
不过,陈清渊不死心,第二天继续来,不让进他就在传达室坐着。到了第10天,他所带的干粮吃完了,结果还未走到在门口就晕倒了。
“要是不办这个罐头厂,全村的小伙子就要打一辈子光棍。”陈清渊醒来后放声大哭,厂长心一软,“给你一周时间,学不会拉倒”。
就这样,1985年10月,兴华罐头厂的第一瓶荔枝罐头终于下线。陈清泉给罐头瓶上贴了上商标,“银鹭”,“鹭”代表厦门鹭岛,寓意财源滚滚。
不过,你想啊,马塘村信息闭塞,全村连台电话机都没有,交通又不方便,即便罐头生产出来了,如何卖得掉?
所以前五年,银鹭一直都在亏损,村民看不到希望,纷纷撤股,人工也直接甩胳膊走人了。到了1990年,连自己的亲哥哥也熬不住了,“关了吧,别再耗神了。”
陈清泉也很纠结,“不关,看不到希望,关了,太可惜,村里致富的唯一希望就彻底破灭了”。
不曾想,这年春节,一位名叫黄福华的爱国华侨回到马塘村祭祖,那位老先生在海外漂泊了40多年,功成名就之后就寻思为家乡做点什么。听说兴华罐头厂的事,黄老亲自跑到罐头厂找到陈清渊。
得知罐头厂的难处,黄老二话没说,当场就决定投资20万美元,“造福百姓方是积大德,以后做起来了可别忘了村里人啊!”陈清渊当时就泪流满面。
要说这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一个月以后,兴华罐头厂就拿到了中外合资的正式批文。作为侨资企业,陈清渊的罐头厂还享受到了“三免四减半”的税收优惠。紧接着,厦门外贸集团又注资50万。
此时,陈清渊也没闲着,修路、盖厂房、购置新设备,扩大生产。更让人兴奋的是,经过检测,马塘村的水质还富含硒、砷等15种人体急缺的微量元素,马塘村的水果一下子成了远近闻名的香饽饽。罐头厂也跟着就此发达。
短短两年后,兴华罐头厂就成了马塘村的" 摇钱树,之前退股的村民又一窝蜂吵着入股,陈清渊也不计前嫌,“来多少收多少”。
1993年春天,马塘村升级为行政村,陈清渊顺理成章做了书记,他的目标也更加宏伟,“把马塘村打造成厦门第一村!”
当年腊月,罐头厂又像往年一样分红,“少的几百,多的上万”,大伙兴高采烈,唯独陈清渊愁眉苦脸,“竞争越来越激烈,好景不会太长啊!”
母亲心疼儿子,腊八那天,特意煮了一大盆八宝粥,“有啥烦心事,喝了腊八粥准好,放开喝,管够!”别说,这八宝粥还真神奇,陈清渊一口气连喝了三大碗,他眼睛一亮,“为啥不做八宝粥呢?”
煮粥家家都会,但是每家的味道都不一样,陈清渊把全村二百多户都尝了个遍,总结下来,“只要食材过关,味道错不了!”
福建素有“桂圆之乡”的美称,马塘村桂圆更是皮薄、核小、肉厚。其他原料呢?陈清渊就从全国挑选,他从山东买来上等白沙花生,“颗粒饱满、果仁细腻”,又从云南买来紫米,“颗粒均匀,甜而不腻”。
有了优质材料,陈清渊又咬牙用厂里仅有的100万资金买来一条德国生产线,实现“生料装罐、滚动杀菌”的生产工艺。
厂房是" 全密封的,原料在装罐之后,被工人送入锅炉进行高温杀菌,“没有一样食材暴漏在外面、生产人员连一根头发丝都不能露出来、每隔两个小时就要消毒一次”。
然后,陈清渊把之前做罐头的经销商全走了一遍,“卖得出去再合作!”他把试生产出来的100箱分给了10家经销商,结果一个星期不到就卖完了。当时市面上还没有罐装的八宝粥,银鹭切入正是时候,定价也恰到好处,“360g一罐,每罐才2.5元”。
不过,就在陈清渊撸起袖子要大干一番的时候,市面上却突然冒出了10多个八宝粥品牌,样式、价格都差不多,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杭州的一家。怎么回事?原来那家在水市场遇到了一些问题,一看八宝粥有新意,赶忙切了进来。
陈清渊很上火,“名气上打不过,就走平民路线!”他一咬牙,“别人卖两块五,咱卖两块!”不过对方来头很大,不到半年就把一线城市都占领了,陈清渊被迫转战二三线城市,“走量,薄利多销!”
还没钱打广告,陈清渊就硬着头皮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拿下。那段时间,他把全国100多个二三线城市都走个遍,“北到漠河,东到丹东,南到桂林,西到西宁。”
1995年冬天,陈清渊去了沈阳。数九寒天外加鹅毛大雪,陈清渊走进了一家中型超市,看见柜台上放着一个小小的保温箱,里面放着牛奶。
“您这有八宝粥吗?”老板摇摇头,“我这有,放在您这保温箱里,您试着卖一周,我免费供应。”结果一个星期不到,银鹭八宝粥卖出去整整一百罐。
拿下了东北,银鹭就基本站稳了脚跟。此后5年,陈清渊一举把银鹭卖到了全国1000多个城市。到了2000年,银鹭的销售额突破了5个亿。
至此,银鹭正式迈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陈清渊提出了“人才、科技、名牌”三大发展战略。
首先,重视人才的培养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陈清渊一口气投资600万兴建了职工宿舍和职工餐厅。他从2000年开始,每年公开招聘300多位大学生。
此外,陈清渊还不忘为村里的大学生提供奖助学金,“念到哪就资助到哪,只要够优秀,毕业后来银鹭没问题!”
其次,注重科技创新
在技术投入上,陈清渊不吝血本。2001年初,他投资一个1个亿,建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800罐/分钟和1000罐/分钟的八宝粥生产车间,“年产量由原来的12吨提高到了20吨。”要知道,当时国内的生产技术只能支持500罐/分钟。
2003年,陈清渊还结合中国人的口味,推出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结合的饮料——银鹭花生牛奶,并斥资3亿从意大利引进“无菌冷灌装”进口生产线,“几乎没有微生物的存在,连防腐剂都不需要添加。”
最后,重金打造品牌
酒香也怕巷子深。2003年底,陈清渊赴北京参加2004年央视招标会,并一举以5817万的高价夺得食品饮料行业的标王。随后,“银鹭,爱的味道”出现在央视,银鹭八宝粥在全国迎来了一个销售高潮。
此后7年间,银鹭在食品和重工业领域持续发力。而陈清渊也没忘记当年黄老的期望,开始用自己的力量改变马塘村。
一、兴建水库,实现农业旱涝保收,全村粮食产量比之前增长一倍;
二、开发果园120亩,仅龙眼一样水果人均年收就达1万多;
三、集体统一平整山地12亩,并对山、、田、水、路、电进行综合规划;
四、新建别墅楼44座、修建村间道路8条,并全部铺上水泥路面;
五、新建无害化公厕,集体补助每户500元,让村民自建家庭卫生间170间;
六、填平大山沟2条,石砌排水沟3条,把山上直泻而下的雨水及村阁的生活废水收集流人水库,再排入农田灌溉;
七、新建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的两层幼儿园楼;
在陈清渊的带领下,马塘村彻底焕然一新,成为名符其实的“厦门第一村”、“全国文明村”!
2010年11月,银鹭宣布与雀巢正式联姻,开始迈向国际化。到2012年底,银鹭的营收已经突破了100亿。
如今,银鹭已经在全国拥有5个投资超过10亿的大型生产基地。在每条生产线上,每分钟就有1000罐成品下线。
从一瓶罐头,到一罐八宝粥,再到花生牛奶,银鹭走过了30年的风风雨雨,唯一不变的就是陈清渊一颗本分的心,“我还是一位农民!”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