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过如果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国王,能否赖账呢?
考察公债的历史,起源于十七世纪前后的“海上马车夫”—荷兰。由于资源贫乏、人口稀少,农业征税自然少之可怜,而一旦征收商业税,资金又会流向其他国家。因此荷兰人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革命,创立了世界第一家中央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公债、市政债券、" 公司债券就是那时候诞生。阿姆斯特丹也从威尼斯手里夺走了世界金融中心的称号。
在“光荣革命”以后,威廉三世将荷兰的金融制度照搬到英国,英国也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公共借贷制度,如" 国债发行数额、国债利率以及国债发行相关保障体系的创制与完善等。国债的具体发行由“英格兰银行董事公司”,即日后的英格兰银行负责。由于王权受到了制衡,因此不存在什么力量可以凌驾于信用之上,这就保证了英国政府发行的国债信誉。由于国王都不许赖账,加上重商主义政策造就的英国人民较强的出贷能力与倾向,使得英国国债大受欢迎,从而填补了英国政府由于战争、宫廷开支等产生的巨大耗费开支。
另一方面,英国的老对手法国,法国国王在国内要强势得多,特别是在“太阳王”路易十四时代,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其中也包括赖账的权力,在法王屡屡失信于民,赖掉了巨额的债务之后,法国公债的信誉基础遭受了严重破坏,法国政府通过发债吸纳资金的能力大为削弱。到19世纪初,有人估算欧洲发行的全部公债约合380亿~ 400亿法郎,其中英国独占四分之三还多,换句话说,英国是拿着大半个欧洲的钱在和法国打仗,最终赢得了英法七年战争的胜利。
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国的皇帝自然是不用借钱的,自然也没有国债。即使在内忧外患,国力衰微的清末,慈禧老太后办寿礼缺钱,也宁可挪用北洋军阀的军饷。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人民政府建立了现代化的金融制度。1950年1月发行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为我国第一期国债,于1956年11月30日全部还清本息。
由于国债由国家担保,违约风险几乎为零(希腊处于个别情况),因此国债的平均" 收益率被视为无风险收益率,国债也成为" 债券基金投资的基础品种。例如,于2月13日起正在发行的广发聚财信用债基,其投资标的就包括国债、信用债等这类固定收益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