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投资者向本报报料,称自己参加某公司举办的赠送银条活动,成功拿到银条后,却发现所谓的银条没有标示成分、重量,与先期宣传极为不符,而且经初步检测,“银条”也并非银子,至少含银量极低。
现在很多宣传活动都打着免费的招牌,甚至还有送礼。如保险销售请陌生人吃饭,边吃边推荐保险;如' 收藏品销售请陌生人来看,来了就送银条;再比如摄影工作室请陌生人来照相,来了就送小拉车。这些其实都是钓鱼的诱饵,诱饵的价值量肯定不能太高,否则这些销售公司将会亏损严重。
银条成分有问题,其实不难想象,如果真是给每个人一根30克的银条,其价值已经超过200元,假如每10个来访者有一个人购买其收藏品,那么其每一次成交的礼品成本就高达2000元,如此高昂的成本,销售公司恐怕难以支撑。
对于银条真伪的鉴别,专家也给出了一些简单的办法,例如可以自己站立在地面上,手中拿着银条让其自由下落,如果银条落地时发出的碰撞声音沉闷,并且弹跳不高,那么说明这根银条的含银量较高;如果声音很脆,并且弹跳较高,说明其中掺杂了较多的其他金属,或者本身就不是银条。
此外,也有赠送邮票、纪念币等礼品的活动,但是对于这些邮票、纪念币的真伪,普通老百姓很难分辨,如果对方仅仅是照猫画虎印刷了假的赠品,消费者自己也没办法甄别,同时也不太可能去找专业机构进行鉴定,即使真的鉴定得出是假货的结论,由于这属于免费的赠品,也没办法向销售机构索赔。
还有,消费者为了免费的赠品,还要冒着被他人洗脑的风险,收藏品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都很陌生,而且对其价格体系的了解也主要来自于销售人员的讲解,他们对于藏品未来升值空间的描述非常在行,对于一般人来说,很容易被说得心动,一旦把持不住,就有掏钱购买的可能。
专家建议消费者,最好不参与各种赠送礼品的活动,鱼能够安全吃到鱼饵,然后成功吐出鱼钩的情况存在,但是却不可能每次都能把握得恰到好处,一旦失手,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额外的损失,或者买入自己并不需要的保险或者收藏品。
商报记者 周科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