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邵珍)本周开幕的虹口区“创意产业园区文化艺术节”上,首部由20多名园区白领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归乡》,成为艺术节的压轴大戏。以营造文化软环境服务园区企业放眼虹口,一个日臻完善的中小企业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已覆盖全区26个创意园区。
虽已大学毕业,曾是校园剧社主力的李谨,很快在就职的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找到了“同道中人”,白领话剧团应运而生。正当话剧团成员为寻找排练场地苦恼时,听闻此事的虹口区商务委伸出“橄榄枝”,联系了1933老场坊创意园区。不久,1933老场坊主动提供了一个小剧场,热爱艺术的园区青年再也不用为排戏而四处“打游击”。
虽然每次排戏都是在下班后、双休日,但包括李谨在内的这些白领话剧爱好者,从来热情不减。对他们来说,这既是兴趣爱好,也是排解日常工作压力的一个途径。从“李谨们”的热情中,虹口区政府部门看到了园区白领对文化的需求。“扶持中小企业,仅仅给政策、投项目,也许还不够。”虹口区主要领导表示,创意园区是白领们每天工作生活的地方,唯有营造良好的文化软环境,才能更好地凝聚这批青年,激发其创意和活力。
2011年5月,虹口区商务委推动下属的虹口区创意产业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及1933老场坊创意园签订协议,共建虹口区中小企业文化公共服务平台。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区政府通过给予政策支持与资金补贴,让1933老场坊率先成为园区白领文化休闲的好去处。在这里,爱好文艺的青年不仅有了自己的排演场地,还能得到话剧艺术中心和区' target='_blank' >文化部门专业人士的指点。在区商务委的搭台下,本周,来自全区26家创意产业园内的上百位白领更是在此聚集,举办了首届文化艺术节。将“文化”作为服务企业的切入点,也推动着创意园区服务模式的转型。园区的服务,从过去单纯强调物业管理,向以文化软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服务转变。
针对小微企业集聚、白领业余生活单一的特点,许多园区强化了公共服务和文化休闲配套设施配套。一方面,以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为核心,设立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依托园区平台,及时发布各类政策信息。另一方面,园区内的文化公共空间也不断拓展。天宝财富创意园区免费向园区内企业开放了露天平台和会所,闲暇时间,不少企业员工经常来此烧烤会友。“闲谈中也会迸发创意的火花,这也是文化软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区商务委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