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一年,因私募新政的到来,新三板私募机构走上了差异化发展之路。有的选择果断剥离私募业务,有的转型金融控股,有的至今还未有动作。 其实在更深层次上,私募新政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些公司的命运。过去一年,新三板的PE机构是如何度过的?未来,他们又打算如何发展? 读懂君见到了一家新三板PE机构的总裁。以下,是这家PE机构的自白。 大展拳脚还是保守经营,我们很纠结 越规范的公司收益越强,这真的是上新三板的好处。 新三板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能力,但是我知道你很健康。这实质就是“晒太阳”。到了三板之后,我们的业务比以前更规范了。 但作为一家PE机构,上了新三板之后,最大的压力可能来源于5·27新政了。我们从挂牌以来啥事没干,就被划了个圈,然后就待到现在。 我们现在每天的任务就是等,等5·27新政出实施细则,所以虽然上了新三板,但是跟挂牌之前没有太大区别。 5·27新政还没有出具体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公司经营。不知道是大展拳脚好呢,还是保守经营才适当。 因为大展拳脚开展业务的话,总有可能在某些方面遇到压力。 公司从去年到今年,除了常规业务之外,基本上扩展性业务都没做。这也是受5·27新政里面最核心的规定影响: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之和须占收入来源的80%以上。这就带来了困扰,在实际经营中,其实你赚的钱越多越不符合这项指标。 所以,我们很难大展拳脚。但如果保守经营的话,公司没钱可赚啊。现在最难的问题就是每天接到投资者的电话,询问整改得怎么样。实际上公司内部的人也在着急,关键是没办法答复,只能说我们在请示股转或者股转还未公布。 不赚钱会受股东骂,赚了钱呢,有可能不符合规定。所以公司就想开了,不管怎么说赚钱永远是第一要务,那就赶紧挣钱。但挣钱哪有那么容易,说到底,还是因为有很多东西我们不敢做。 比如之前获取上市公司股权,有一种方式就是“举牌”,但是现在不敢做。因为“举牌”就意味着要接触二级市场,但是5·27的第七条规定“募集资金不存在投资二级市场的情形”。这个时候里面具体的逻辑,很难跟监管机构与同行机构说清楚。 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所以很多动作我们只能“边走边看”。原来一段路,只需心无旁骛径直骑车往前走就行。现在却只能边骑车边回头看,会担忧会不会违规了,会惶恐有没有走错线路。 现在公司最大的压力就来源于整改。所以我们决定步子慢一点,赚钱可以稍微少一点,但是绝对不能犯红线错误。特别冒进、特别创新的东西现在只能决定先不干,万一不留神触犯底线就没法跟投资者交代了。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