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都有显著的提高,尤其是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提高的幅度超过10%。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是' target='_blank' >央行加息,提高了市场的基准报酬率水平;二是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后,资金市场供应量趋紧,理财产品的收益不得不水涨船高。值得关注的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也大幅提高。
恒生银行也有一款"交易所交易基金挂钩-跃跃丰"美元1年期部分保本投资产品推出,潜在最高年化收益率为20%。这款产品挂钩于恒生H股交易所交易基金,产品的收益率也由挂钩指数的表现来决定。
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无法在事先就明确下来,消费者在购买这些产品时看到的收益率只是“预期收益率”。最终实现的收益率取决于理财期间投资标的的表现和产品约定的收益计算方式。每个银行的理财产品都由银行自行定价,因此,就算是期限、结构等完全相同的产品,在收益率上也有可能不同。
保证收益类产品的保证收益一般都会具有附加条件,这种附加条件可能是银行具有提前终止权,或银行具有本金和利息支付的比重选择权等等。非保证收益类产品所包含的概念会更多,比如“最高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年收益率”与“累计收益率”等。
而恒生银行的这一产品的内在假设是,所挂钩的交易基金未来波动较大。在未触及触发条件的前提下,产品取四个观察期内指数变动幅度的绝对值,取得绝对值的平均数并乘以相关的系数0.35,得到的值与20%的最高年化收益率进行比较,取较小的值作为收益率。
举个例子来说,四个观察期挂钩基金的变动幅度分别为20%、-10%、40%和-30%,那么对应的收益率就为0.35×(20%+10%+40%+30%)/4=8.75%,由于未触及最高收益率20%,因此在产品到期时投资者就可获得8.75%的年化收益率回报。但是,假设挂钩交易基金的表现平稳,变动幅度不大的话,投资者的收益就不容乐观。在最差的情况下投资者只能收回90%的投资本金,并仅获得0.875%的年化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