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曾透露,中国移动将会在2017年开始启动5G外场试验,2018年开始启动5G网络预商用试验,2019年开展商用规模化试验,并在2020年实现5G网络正式规模化商用。
日前,中移动公布2016年业绩,财报显示,2016年" 中国移动营收为7084亿元,同比增长6%。 其中,通信服务收入为6234亿元,增长6.7%;净利润为1087亿元,同比增长0.2%。相比2015年,若剔除铁塔一次性收益因素,2016年净利润增幅达10.5%。
日前,中移动公布2016年业绩,财报显示,2016年" 中国移动营收为7084亿元,同比增长6%。
其中,通信服务收入为6234亿元,增长6.7%;净利润为1087亿元,同比增长0.2%。相比2015年,若剔除铁塔一次性收益因素,2016年净利润增幅达10.5%。
在收入结构上,2016年通信服务收入6234亿元,同比增长6.7%,增幅达到近五年新高,位居行业首位;无线上网收入较去年上升43.5%,占通信服务收入比达到46.2%,年度首次超过语音和短彩信收入之和,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一、无线用户与数据方面
在客户增长方面,截至2016年底中国移动移动电话客户达8.49亿户,净增2266万户,其中4G用户净增2.23亿户,总量达到5.35亿户;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新增4G基站40万个,总量达到151万个。
据中国移动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其4G城市道路平均下载速率达到40Mbps,在300多个城市提供VoLTE" 高清语音商用服务,4G覆盖水平和网络质量保持领先。
二、宽带用户与数据方面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持续发展宽带用户,目前拥有有线宽带客户达7762万户,净增2259万户,20M以上带宽占比达到76.9%;家庭数字化产品“魔百和”用户突破2280万。集团客户达到545万家。
中国移动在宽带领域的狂飙突进不断蚕食着" 中国联通和" 中国电信的传统领地,使二者的市场空间大受影响。
对此,通信业专家项立刚认为,中国移动的低价宽带以及捆绑销售对消费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如果中国移动建设起全国范围的骨干网,基于8亿多的移动宽带用户,那个时候中国移动在电信市场就是名副其实的垄断者了。
同时,还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移动在固网宽带方面的突破主要集中在以下市场:1.存量市场;2.新增市场;3.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
而中国移动之所以在宽带业务方面能够逆袭,与低价竞争和4G捆绑营销的策略不无关系。
“全家用4G宽带零元享”便是北京移动近期推出的活动,只需在一定期限内承诺月话费档位,便可免费使用宽带业务。但在北京,蓝鲸TMT曾走访多家移动营业厅,办理宽带的用户络绎不绝,但有一多半的用户所在地却没有移动宽带的覆盖,这让很多移动用户颇为苦恼。
三、提速降费方面
提速降费方面,中国移动2016年流量资费同比下降36%。另一方面,针对监管政策的提前预判,均衡有序地主动释放长途漫游资费风险,停止新增长途漫游单独收费的套餐,大力推进一体化资费。
据悉,中国移动官方预计,2017年提速降费新政策对利润的影响,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约为一个季度40亿元,降低中小企业专线接入和国际长途资费合计约30亿元。
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曾对取消漫游费一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由于语音业务仍然占据公司整体收入的37%,取消长途漫游收费还是存在风险的。
而通信观察家项立刚认为,总理的话是提速降费的一个象征,这是必须做的一件事情。“这是以电信运营商大量员工收入没增加为代价的,但这个代价给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电信独立分析师付亮则认为,提出取消国内长途漫游费是在意料之中。“政府不能干涉运营商资费定价,但可以直接提出取消长途漫游费,欧盟也是这样做的。”
四、新兴业务与网络优化方面
在新兴业务方面,中国移动在物联网领域有不错进展。其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物联网专用核心网络,物联网连接数超过1亿。互联网业务访问成功率进一步提高,TOP100网站首屏打开时间进一步缩短。自有视频业务下载速率提高3倍。手机支付稳步发展,“和包”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
2017年,中国移动将迎来上市20周年。由于中国移动2G/3G用户向4G迁移的工作已进入后期,其4G基站数量已经遥遥领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移动2017年的工作重心很可能将放在5G之上。
此前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曾透露,中国移动将会在2017年开始启动5G外场试验,2018年开始启动5G网络预商用试验,2019年开展商用规模化试验,并在2020年实现5G网络正式规模化商用。
另外,中国移动还在业绩公告中提及,在2016年,公司将196万个骚扰电话号码关停、列入黑名单,拦截国际诈骗电话呼叫1亿余次。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