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寂寞蓝筹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img border=1 alt=理财师2012年4月刊 align=middle src="http://i5.hexunimg.cn/2012-05-25/141790792.jpg">理财师2012年4月刊 文/司南 郭主席喊话说,目前蓝筹股已经显现了罕见的投资价值。然而话落风未起,广泛认同没有引发强烈 跟从.为什么知易行难?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理财师2012年4月刊
理财师2012年4月刊

文/司南

郭主席喊话说,目前蓝筹股已经显现了罕见的投资价值。然而话落风未起,广泛认同没有引发强烈 跟从.为什么知易行难?

事实上,监管局从未妄想喊话托市,因为在资本市场越来越市场化的今天,托市已然成为非现实选择。

“让我们回到常识问题上来,监管局倡导价值投资,力挺蓝筹股,并为此进行制度安排和投资工具准备。一场由监管层发起的资本市场全民“灵修”自此开始。

寂寞蓝筹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很难用一个词来描述投资者是怀揣着怎样的心情走进2012的。是战战兢兢;是悲观失望;是前途渺茫;等等。总之,没有好心情。也难怪,在过去的三、四年里,投资者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日本海啸;不断恶化的欧债危机;步步紧逼的房地产调控。与之相伴的是上证指数自6000点飞流直下之后一直在低位徘徊的中国股市。日前," 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我国股市近几年的波动幅度确实很大,大涨之后又大落,就最近两年来看,由于持续下跌,投资者亏损面较大,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普遍没有赚钱”。

郭主席喊话了

投资者同样难受的还有刚刚履新不久的证监会主席" 郭树清。与他的前任就职时一样,郭树清面对的股市也处于一蹶不振,市场信心严重匮乏的低谷。

十年前," 尚福林开始主政证监会,九年间,他主导了股权分置改革,推出了中小板、" 创业板、" 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构建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战略框架。九年风风雨雨,尚福林成绩有目共睹,但也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缺憾。尚福林来时,上证指数1500点,九年上涨了900点,年均复合升幅达5%,比年均通胀率高出2个百分点,股票 投资收益指数衡量,超越了CPI

日前,有记者采访著名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 华生时,希望他用一句话总结过去十年中国股市的发展。华生说:“如果从制度上说,现在有很大的进步。如果从市场表现来说,这十年确实是令人

失望的。”

看上去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但在南开大学学习过哲学的郭树清明白,即便是同样的点位,也一定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为什么不能是螺旋式的上升呢?然而,上升归上升,因为,这并不意味着证券市场

的问题少了,简单了。相反,或许是麻烦更多了。总之,郭树清坐在了火山口上。

说郭树清坐在了火山口上不过是旁人的看法,郭主席自己并不一定这么认为,即便是这么认为,也未必太当回事。因为,这不是他第一次面对挑战。

看郭树清由建行董事长、" 央行副行长、" 外管局局长、汇金董事长一路而来,实力自然有。更早时候的经历表明,他亦有深厚的学术背景,故而被称为“学者型官员”或“学术型官员”,曾两度获得中国

经济界最高奖“" 孙冶方奖”。他从1988年2月开始在国家体改委国外体制司工作,到1998年7月之前任国家体改办党组成员。此间,郭树清有机会与" 吴敬琏、" 周小川、" 楼继伟、" 李剑阁等人一起工作,被称为“整体改革论者”。1988年5月,共同完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设计》。如果你在当当网上搜一搜会发现,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有三本书摆上书架:《郭树清改革论集》、《体制转轨与宏观调控》和《直面两种失衡 》,比前任主席尚福林多两本,跟现任" 保监会主席" 项俊波打平。考虑到项俊波三本著作里有一本是小说,郭树清仍有学术优势。

可见,郭树清有理由被市场各方寄予厚望。在其上任之初,民间冒出诸多谏言献策,对此,郭树清公开表示,这些建议他都看过了。不过,郭树清就任证监会主席后首次公开亮相演讲并未谈及股市,而是发表了关于世界经济再平衡的演讲。倒是现场出现一小插曲挑逗起媒体和公众的兴趣。那一天,郭树清上台时踩空一级台阶而跌倒,后被股民戏剧性解读为“股市可能还有最后一跌”,而他被一旁的"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 戴相龙扶起,则被网民解读为“社

基金会出手相助”。本来,历届证监会主席就是媒体当然的追逐对象,这一跌岂不是锦上添花。

媒体的兴致来了,自然是好戏连台。先是有郭树清履新20天十项新政的报道,被视为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到了百日更是称,证监会动作密集,加速释放改革信号;刚刚过去的" 两会上,郭树清也不出意料地遭到了记者们的围追堵截。有报道称,开幕式之后,郭树清又陷入记者的重重包围,下台阶时险些摔倒,他开玩笑道:“不能跌倒了,否则股市又要跌了。”

其实,股市的涨与跌还是由市场说了算。郭树清很明白这一点。也因此,针对网上有关他是" 股评家的说法,郭树清坚决予以否认:“我不是股评家,没有对任何单只股票 做过评论”。

郭树清当然不是股评家,尽管他数次力挺蓝筹股。而网上的非议恐怕也是来自于此。2012年2月15日,郭树清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成立大会上发表致辞时指出,目前蓝筹股已经显现出罕见的投资价值。

郭树清具体的解释是,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由于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 高峰时期,因此我国上市公司总体上的成长潜力更大,而目前的估值水平平均只有15倍左右的市盈率。其中沪

深300等蓝筹股的静态市盈率不足13倍,动态市盈率为11.2倍,显示出罕见的投资价值,这意味即时投资的年收益率平均可以达到8%左右。

显然,投资者不能孤立地看待监管层多次力挺蓝筹股的现象,若是联系到郭树清新政的其他一些内容来分析,如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强制上市公司分红,为市场引入资金活水,倡议“" 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入市”等,都将利好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蓝筹股。应该说这是一幕精心编导的大戏,且刚刚拉开帷幕,好戏即将上演。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

为什么是蓝筹股

“蓝筹”一词源于西方赌场。还记得007系列电影《皇家赌场》中的一些情景吗?赌客首先要换取筹码,在赌场中有三种颜色的筹码,其中蓝色筹码最为值钱,红色筹码次之,白色筹码最差。如果你赢了,

筹码就会多出来,打道回府时能用这些筹码换回更多的钱;如果你输了,筹码就少了,换回的钱自然就比来时少了;如果你输光了筹码,那也不错,你就可以直接走人了。西方投资者则把这个词套用到股票

上,一般他们把那些在其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 称为蓝筹股。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埃克森石油公司和杜邦化学公司等股票 。另外,美国证券交易

网站也对蓝筹股下了个定义:所谓蓝筹股是指那些以其产品或服务的品质和超越经济景气好坏的盈利能力和盈利可靠性而赢得全国声誉的企业的股票 。听起来好绕口,但能从中发现几个关键的字眼儿:知

名的大公司、稳定的盈利记录、红利增长、管理素质和产品品质等。大致有个模糊的概念了吧,其实蓝筹股本来就没有惟一准确的定义,它存在于一些指数中,存在于证券分析师的报告中,也存在于一些投资者的心中。

蓝筹股的概念来到中国大陆算是洋为中用了,与西方不同的是,这一概念放在中国的A股市场上恰如其分,不用打借条。很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吧。

也许投资者不会忘记11年前的那场大论战。

2001年年初,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接受央视《经济半小时》访问时,对当时A股市场的各种不规范进行了严厉抨击。这番言论后被称为“股市赌场论”,并由此引发了一场“中国股市应该何去何从”的大讨论。

“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我们这里呢,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诈骗。坐庄、炒作、操纵股价这种活动可以说是登峰

造极。”吴敬琏在节目中表示,中国的股市从一开始就很不规范,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它就不可能成为投资者的一个良好的投资场所。

一石激起千层浪。吴敬琏的观点很快就引发了证券市场的巨大震动,更在经济学界引起了热烈讨论。该年2月11日,在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召开的“关于如何正确评价中国股市发展状况”的恳谈会上,董辅、" 厉以宁、" 萧灼基、" 韩志国、" 吴晓求五位重量级经济学家联手反驳,公开回应吴敬琏的观点。五位学者认为,证券市场中投资、投机皆不可少,投机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先导。

该年3月,吴敬琏推出两万字新著《十年纷纭话股市》,正式回应股市论战。在前言中,他这样表示:“我并没有把股市一般地定位为“赌场”和把整个股市活动说成是“零和博弈”的意思,更绝对推演不出我要关掉股市的意图。我抨击的重点在于中国股市上违规违法盛行,就像一个有人可以看到别人的牌的赌场。”

随后,吴敬琏的观点得到了另一经济学家、时任中金公司研究部总经理" 许小年的拥护支持。2001年9月,许小年一篇题为《终场拉开序幕———调整中的A股市场》的研究报告抛出了“千点论”。

吴敬琏的“股市赌场论”和许小年的“千点论”引起四面讨伐,也曾一度被市场嗤之以鼻。孰料一语成谶,就在这场大争论后没多久,中国股市便进入了4年多漫长的熊市。“5 19”行情过后,股指就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千点论”成为现实。

现在看来,这确实是一场富有意义的讨论。厘清了投资者的很多认识,同时监管层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对于资本市场具有正面和直观的影响。但中国股市存在的一系列制度性顽疾,仍没有得到彻底根治,新的问题又层出不穷,使得中国股市无法充分体现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比如大小非和限售股减持带来的巨大资金缺口导致市场严重缺血,而退市机制的不完善,使得A股垃圾公司漫天飞,进而逐渐丧失了价值发现的功能,价值体系严重紊乱。一些好公司未必能够卖出好价钱,而一些垃圾公司反而在不断地被概念炒作。总之一句话,赌性仍在。此时,如何使证券市场回归理性,真正起到宏观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仍然是监管层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引导投资者价值投资之路就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从国外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来看,价值投资是获得长期稳定回报的主流盈利模式,其主要投资目标大多为风险收益具有明显优势的蓝筹板块,这是成熟市场发展长期选择的结果。倡导蓝筹股投资,对

引导正确投资理念、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而以A股市场的现状来看,投资蓝筹股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以3月1日的收盘价统计,沪深300指数的总市值约为15.52万亿元,占沪深两市全部A股23.8万亿元总市值的65.21%。沪深300指数2011年前3季度的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2.01万亿元、1.29万亿元,占全部A股的比重分别高达75.02%、86.58%。是

A股市场当之无愧的“定海神针”。

沉默是金

郭树清马不停蹄。据报道,3月18日至20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一行到浙江调研,了解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进展情况,走访了" 期货公司、证券营业部,并在杭州财通证券的网点与部分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代表座谈交流。郭树清告诉投资者,监管部门非常重视投资者保护工作,不断重复提醒大家不要炒新、炒小、炒差。同时,投资者也要明白,保护不是担保一定赚钱,投资者心里也要有清楚的认识亏在哪里,要有自己的风险判断,要树立价值投资理念,养成健康的投资习惯。

听明白了,保护不是担保一定赚钱。实际上,监管层力挺蓝筹股也没有担保投资者一定赚钱的意思。因为,实践价值投资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要说个人投资者(通常所说的散户),就是机构

资者也难以耐得住寂寞。散户以每天的涨跌为关注点,几个月股票 不涨就度日如年,每天如坐针毡;" 券商、基金经理则每个季度甚至每月都有新的投资策略,每几个月就要调仓换股。投资者深陷变幻无穷

的微观市场常常无所适从,策略有时似乎正确,有时却又失效,以至于不得不经常改变策略,投资回报难以令人满意。

价值投资方法绝不是追随市场热点买入一两个广受追捧的高知名度白马股进行长期持有,或者随时随机买入一个指数并长期持有那么简单。看似人人都很容易理解掌握的投资方法,之所以最终只诞生" 巴菲特、彼得 林奇、" 邓普顿、安东尼 " 波顿等少数几位投资大师,关键还在于这些大师们具有常人所不具有的能力和素质。

运用价值投资方法获取超额收益需要具备两个素质,一是高超的选股能力,二是有强大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信念做支持,两者缺一不可。在选股方面,巴菲特等投资大师告诉我们,必须寻找具备盈利模式好、管理层优秀、具有宽广的护城河并且估值合理甚至被低估等特征的股票 ,对专业的投资经理或资深的研究员而言,找到或曾经拥有这样的股票 也许并不很难,但在市场和行业出现波动时仍能坚持长期持有却非常困难。在宏观经济和行业周期性波动的过程中,这些公司一旦出现短期的增速放缓或业绩低于预期,股价往往会因估值和盈利预测的双重调整而出现大幅波动。这时,只有对公司理解最深、能够甄别驱动公司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否发生变化的、不受市场主流观点影响对自己的判断充满信心的投资者才能坚持下来并笑到最后,这也是

投资大师和普通投资者的最大区别。

问题在于知易行难。就当下而言,当蓝筹股并没有如一些投资者预期的那样大幅上涨时,马上就有投资者开始抱怨,甚至骂街。在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市场化的今天,仍然有许多投资者希冀政府来

托市。这是不现实的,也将越来越不可能,一方面是“政策市”必将寿终正寝,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政府方面恐怕也是有心无力。过去说" 炒股要听党的话,如今则更要听奶奶的话。

听奶奶的话就是要回归常识,就是修正不合理。哪些地方不合理呢?一是投资者过度防御,过度吃药喝酒,带来非周期股的过度高估;二是" 新兴产业类股票 出现明显的泡沫,以小为美到了过度的程度;三是周期性股票 、大型蓝筹股出现不可思议的低估。A股银行、地产、保险的估值水平,比同一公司的" 港股要低出三成、四成,这其中存在显著的不合理。A股相关板块的动态市盈率一度进入个位数,而未来三年潜在增长水平却在20%以上。这表明市场估值存在显著的不合理。

不过,行情总是在犹豫中上涨。投资者普遍忧虑行情的延伸,

反而说明投资者本身依然非常谨慎,从而反证市场更多的可能是运行在过程之中,而远未到结束的时候。看一看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

也许会使投资者增加许多信心。

进入工业化后期,就到了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制造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逐渐从资金稀缺部门变成资金富裕部门,对银行资金的需求下降,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企业的利润持续增加,这确保了企业的付息还款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分红能力。这样有条件形成一批有稳定的盈余记录、股本规模大、红利优厚、股价走势稳健、市场形象良好的蓝筹股群体,股市便也有了财富效应的基石。1920年代的美国股市、1980、90年代的日本、香港、美国股市,蓝

筹股活跃,涨幅都较大幅度的超过指数的涨幅。例如香港市场上的汇丰、恒生、东亚银行在1987-1997的十年间,极限涨幅均为恒指的2倍,即恒指极限涨幅为5倍,而它们的极限涨幅都在10倍或以上,如果从1980年代初期的大牛市起点算起到2007年牛市结束的20多年里,恒指的极限涨幅是40倍,而它们的极限涨幅在50倍或以上,年均大约超越指数10%。

历史会不会重演,让我们拭目以待。也许是等一年、二年、三年,甚至十年。不知你能持否 !

源头活水

3月21日的一条消息引起A股市场一阵躁动,早盘沪深两市小幅高开,随后权重股积极做多带动大盘冲高,受阻后回落。午后跌幅收窄,有色金属和煤炭板块大力拉升大盘止跌企稳。截至收盘,沪深两市涨跌不一,盘面上半数左右板块收涨。

这条消息来自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下称社保基金理事会),3月19日,社保基金理事会和广东省政府以及有关方面,正式签订委托投资协议。广东省政府委托社保基金理事会就广东省基本" 养老保险结存资金中的1000亿元进行投资运营,资金将分批到位,委托投资期限暂定两年。

消息一出,股市反应强烈。对此,社保基金理事会新闻发言人紧急发表声明,强调不要把“委托投资运营”误读为“委托入市”。

其实,市场人士都明白,养老金进入股市是必由之路,只是时间早晚、进度快慢的问题。有研究观察美国1984年到2008年间的数据,发现每一个普通美国人的个人养老账户年底的余额,和当年道琼斯

指数的相关性达到了98%,也就是说美国养老体系完全依托于本国资本市场的成长才能够建设起来。同时,近几十年来的美国资本市场完全是由于本国的长期资金、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源源不断流入才发展起来,两者实现了良性互动。而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养老金在不断受到损失。根据已经披露的信息,截至2011年底,我国由各地方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资金近2万亿元,由于资金只能存入财政专户,扣除通货膨胀率,十年年均收益率为负数,而社保基金理事会近11年来年均收益率为8.41%,比同期年均通胀率高出6个百分点。因此对资金进行投资运营将更有利于其保值增值。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更进一步揭示,社保基金投资如此成功,与进出时点选择分不开,但也与投资标的密切相关。戴相龙表示,社保基金股票 投资以蓝筹股居多。

不过,社会各界对养老金进入股市的担忧不无道理,长期以来,二级市场收益都是靠赚其他投资人的钱实现的,投资者的投资回报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A股缺乏长线投资者基金、" 私募都显示出

大散户的操作手法,长期投资者无法从上市公司分红中获得很好的投资收益。与此同时,还需要解决分红的问题。因为包括企业年金、养老金、社保资金在内的长期资金,他们希望追求的是稳定的长期回报,

持股时间以几年甚至十几年计算,所以就必须通过加大分红力度,确保这些长期资金的投资收益。正是因为中国A股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太多,因此,当郭树清在去年12月的一次演讲中,大胆提出“养老金、

住房公积金投资股票 市场”时,遭到了许多反对的声音。好在,监管层显然已经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且正视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就应该清楚郭树清新政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在哪里了。

此刻,郭树清新政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最新的消息是,3月26日首只跨上海、深圳两地市场ETF产品——沪深300ETF诞生。从2007年向证监会提交申请材料,五年间几经波折,数易其稿,至2012

年2月6日终获受理,且短短50多天就横空出世,可见监管层迫切之情。

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票 有300只,市场覆盖率高,主要成分股权重比较分散,能有效防止市场可能出现的指数操纵行为。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31日,沪深300指数的总市值覆盖率和流通市值覆盖率约为72%;前10大成分股累计权重约为25%,前20大成分股累计权重约为37%。高市场覆盖率与成分股权重分散的特点决定了该指数有比较好的抗操纵性;另外,沪深300指数成分股行业分布相对均衡,抗行业

周期性波动较强,可以满足投资者风险管理需求。

基金业内人士表示,沪深300ETF推出有望大大提升蓝筹股群体的活跃度,从而推升市场整体估值。对于机构投资者或高端投资者而言,这一产品为其参与股指期货提供了首选" 现货标的。对于普通投资者

言,可利用300ETF进行长" 期指数化投资,或者实现组合配置的核心/卫星策略,将其作为核心资产。

简言之,监管层不仅力挺蓝筹股,还为投资者准备了绝好的投资工具。当然不止这一项,监管层为了倡导价值投资,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就是在媒体所称的郭树清新政之中。如,2011年11月,证监会推出分红新政,要求上市公司逐步明确各自分红规划。

价值投资是以获取长期资本增值和稳定的分红收入为目的。具备长期增长性、业绩稳定、分红回报率高的大盘蓝筹股是其主要投资标的。但是,A股市场上的“铁公鸡”现象由来已久。据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负责人发表的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1年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例仅为25.3%,而国际成熟市场该比例通常在40%左右。存在轻视现金股利分配的情况。为此,证监会将出台鼓励引导政策,

包括:要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做好利润分配相关信息披露;澄清独立董事、外部监事的相关立场和态度;引导上市公司明确股东回报规划;降低上市公司与分红相关的操作成本等。

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负责人还表示,对于累计净利润为正数但未分红公司的情况,证监会派出机构前期已进行了调查摸底。

针对证监会的这一举措,一些市场人士有不同的声音,他们认为,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一个上市公司的分红安排,应是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的需要,相互协调制衡的结果,而监管者的真正职责在于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行为,督促其勤勉尽责,防止内部人控制。过去中国证监会曾经对于上市公司分红有过强制要求。比如要求上市公司分红才能再融资,但是很快招致了分一块钱圈两块钱的批评。

客观而言,在A股上市公司诚信有阙的现实下,要求盈利的上市公司分利于投资者,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因为很多公司的股价并不能反映公司的价值,治理机制亦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时候强化分红回馈股东的概念不无道理。

据称,证监会就证券市场税收问题正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

大蓝筹时代风云

漂亮50的美国版神话

关于漂亮50(Nifty Fifty)的起源众说纷纭。实际上,从来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官方名单,甚至没有一个惟一确定的名单——1977年在《" 福布斯》杂志上摩根保证" 信托一篇文章的脚注里曾列出过一份

详细的漂亮50名单;同年,《福布斯》杂志上KidderPeabody的一篇文章里也列出了当时纽交所月均市盈率最高的50家公司。不管怎样,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从这两份名单共76家公司中诞生了多家世界级的明星企业——三十年前一份玩笑式的名单(Nifty本身就有俏皮的意思),三十年后成为了金融界一个广为流传的神话。

经过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经济景气,美国终于走出了大萧条的阴影。战后的美国成为经济实力全球遥遥领先的超级大国,步入了经济持续高涨的太平盛世。这一轮增长一直持续了三十余年,在1970年

代初达到了顶峰。与此同时,美国人的信心也达到了顶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似乎是无止境的——既然已经增长了这么多年,根据经济和人类思维的惯性,人们相信这一趋势在未来仍将延续。反映在投资方面,则是投资人对成长投资的追求,所谓“漂亮50”由此应运而生。

漂亮50被视为1960年代到1970年代初美国机构投资者“必须拥有(must have)”的股票 投资组合。首先,它们是一些大盘股,这样,机构投资者的买进和卖出才不会对股价有显著的影响;其次,它们是一些业绩持续成长的股票 ——每股收益多年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第三,它们拥有强劲的基本面:出色的资产负债表、强大的品牌和不容挑战的竞争地位。因此,它们不仅是“必须拥有”的,而且是

“一旦拥有,别无所求”的,就是说,值得长期乃至永远拥有的。

由于机构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如此光彩照人的股票 当然价值不菲。由摩根保证信托挑选的“漂亮50”,在1972年股价达到高点时,其市盈率最高的股票 为90.7倍(宝丽莱),最低为16.3倍(混合经营的

conglomerate公司ITT);平均市盈率高达41.9倍。由皮博迪(Kidder Peabody)挑选的另一个“漂亮50”组合,其中最低的股票 市盈率也在40倍以上,平均市盈率高达60多倍。这两个单子所共有的24只股票 ,被称为“恐怖24(Terrific24)”,其最低市盈率也高达45.9倍。

从构成来看,漂亮50中品牌类公司比重最大,如两个可乐、迪斯尼、麦当劳、吉利等等,其次是技术类和医药类公司。重工业和机械工业企业几乎全体缺席,也是该组合的一个突出特点。这种构成体现了美国当时的产业优势。

1973年石油危机不期而至。美国经济随即陷入了“滞胀”,股市也由牛转熊。由于漂亮50的平均市盈率超出标准普尔500的水平一倍有余,其泡沫成分最大,因而跌得最惨。在1970年代的熊市最低点时,漂亮50中的股票 市盈率最高的仅为13倍,最低的只有6倍,平均市盈率为9倍。其走势与标准普尔500相比,在1970年代中后期一直处于“跑输”大市的境地。由此印证了价值投资的老祖宗" 格雷厄姆和多德的断言:任何市盈率超过20倍的股票 ,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都会遭到亏损。

漂亮50的长期投资价值

尽管由于市盈率高企,高举成长大旗的漂亮50经历了惨烈的下跌,但从二三十年的长期来看,在其最高点买入这些股票 收益率如何?为此,美国长线投资的权威学者杰罗米 西格尔进行了一番估算,其结论相当惊人:在平均40多倍市盈率买入漂亮50并一直持有到1998年,其收益率与标准普尔500大致相当;按年收益率折算,这些股票 “有保证的市盈率”,即与标普收益完全相同的市盈率为40.6倍,仅比1972年它推出时的市盈率41.9倍低3%左右。因此,西格尔的结论是漂亮50当时的估值并不算离谱。如果在1970年代中后期到1980年代中期漂亮50被低估15%~30%时买入,无疑会跑赢大势。由此,西格尔得出的第一个推论是:你必须为成长支付较高的价格。彼得 林奇认为,如果股票 市盈率为该股成长率加股息的二分之一,就应当买入;而西格尔认为这一标准过高,可遇而不可求。

也有学者(J e f f F e s e n m a i e r a n d Ga r ySmith)不同意西格尔的估算。他们指出西格尔只研究了摩根保证信托的50只股票 ,没有测算市盈率更高的皮博迪的50只股票 。如果按后一组合测算,截至2001年,这些股票 收益率远远低于标准普尔500,其总价值仅相当于将同样将资金投资于标准普尔500的一半多一点。不过,对西格尔的另一个推论,即成长投资也要注重价值或买入价格的观点他们则深表同意。把漂亮50中的股票 市盈率高低于它们的长期收益率作一番比较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即市盈率越高的股票 收益率越低,其斜率大约为-20。

因此,买入低市盈率的成长股收益高于高市盈率股票 ,就是说,虽然你必须为成长支付较高的价格,但不是越高越好。在这里,成长投资应与价值投资相结合。西格尔的最后一个推论是,对成长股的投资必须分散进行。当年的漂亮50已先后有15家公司被并购(如西尔斯)、退市(私有化)或破产了(如凯马特)。如果只买进少数股票 并赶上其中收益最差者无疑会损失惨重。当然,如果赶上沃尔玛这样的股票 ,其收益会远远超过大市,但其几率近似于买彩票。

投资漂亮50秘籍

通过美国漂亮50的历史,我们总结出了投资漂亮50的如下几个要点:

一是能买市盈率低的股票 就不要买市盈率高的股票 。这看起来似乎是很简单的道路,但在很多时候却往往被投资者置之脑后,我们需要再次提醒投资者,从长期来看,市盈率和投资收益率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成负相关的。

二是不管成长性有多好,都要注意股票 的买入价格。对成长性的过分追捧往往会使投资者陷入疯狂中,也就容易忽视了买入的价格是否过高。实际上,对任何一项投资而言,最终是买入价格决定了其收益的高低,甚至是能否盈利。

三是尽量做好分散投资。不管业绩有多么好、前景有多么灿烂的股票 投资者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持有少数几只股票 ,这样做的风险实在太大。没人能准确预测哪只股票 能给投资者带来最大的收益,所以集中投资取得成功的概念就跟买彩票一样,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

四是买了就不卖并不是理性的投资行为。即使长期持有能带来不错的收益也不意味着当价格远离价值的时候就不应该抛出,因为那样做显然能够获得更好的收益。好的买入是为了更好的卖出,这绝不是鼓励投机,就连被誉为长期投资的楷模的巴菲特也在1970年代初美国股市陷入疯狂的时候,选择了清仓离场。

五是价格的短期波动常常会影响长期的投资收益,因为“成功的投资者或投机者关注的不是投资本身长期持有的价值,而是受" 大众心理的影响,三个月或一年后,市场将会给出什么价位”,而这也是导致大多数对漂亮50的投资失败的原因。

六是分红很重要。一方面只有分红才能让长期投资者真正获得投资的回报,另一方面,分红也避免了上市公司浪费资源,降低运营效率。而且尽管分红会因为扣税而带来一定的损失,但即使这样,用获

得的分红再投入到公司的股票 上也是会增加长期的投资收益的。

七是行业并不重要,增长前景好的朝阳行业最终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并不一定会超过所谓的夕阳行业所带来的收益。就像美国的漂亮50所揭示的那样,无论从哪个角度和时间区间看,最不被人看好的烟草行业的PhilipMorris公司都是收益率名列前茅的,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所谓朝阳行业的明星企业即使最终的发展确实如当初预期的那样好,但这样的公司往往由于大家都看好,导致出价过高,带给投资者最终的收益反而不是那么好。毕竟决定投资收益的是成本和回报,而不是公司本身的好坏。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广电责令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持证上岗”?也许只是虚惊一场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